据悉巴马香猪的产值目前已经超过一亿元,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容忽视的是,大而不强制约了巴马香猪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有关专家,多年来都在探讨如何解开困局。日前,记者深入原产地,与农户、政府官员调查,采访了自治区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大家集思广益,对巴马香猪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1 牌子很响 “体小身虚”

“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是人们对巴马香猪的赞誉。

作为这个县的特色产业,巴马香猪的牌子很响:1982年写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2002年,自治区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巴马香猪》地方品种标准;2005年,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同年成功注册证明商标……这一切,应该说给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饲养周期短,见效快。农民都乐意养。”记者走访该县燕洞乡龙威、岩廷两个村时,当地的村民说。据悉,两村养殖香猪可是半数以上农民的收入来源。据了解,目前,巴马香猪养殖户将近2万户,规模养殖60多家,去年出栏量达31万头。目前,全县境内有香猪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达15万头。养殖、加工加起来年产值已经超过1亿元。

这个县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当地香猪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存栏100头以上母猪的养殖户(场)仅有3个,存栏20-50头母猪的养殖专业户也仅有25户,其余大多都是养1-5头的散养户。由于散养户的养殖管理粗放,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水平比较低,养殖效益很不理想。

“多年来,当地政府对香猪养殖业的扶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往往由于市场变幻无常造成养殖户信心受到冲击。”这位负责人介绍,2001年,县里成立专门的办公室,还投入400多万元,发放香猪母猪给农户饲养,并承诺保价回收猪仔,但2002年至2005年间猪价低迷,香猪也是销路不畅。县有关部门保价回收一段时间后无力回收。2007年-2009年,该县党委、政府结合东山、西山扶贫攻困大会战实施“贷猪还猪”项目,共计发放香猪母猪2368头,主要发放到东山乡、西山乡和凤凰乡的石山地区,此次发放,对恢复该县的香猪生产有一定帮助,但到2009年时香猪价格再一次周期性低迷,“贷猪还猪”项目的效果也不理想。

“毕竟‘广种薄收’弊病多,最突出的就是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单打独斗在市场上难经受考验。”自治区水产畜牧管理兽医局的罗军副处长认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