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猪养殖政策

生猪养殖作为传统的养殖业,规模化养猪占地面积大,猪粪、猪尿、猪舍清洗废水环境污染明显,各部门管控均较严格。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生猪和能繁母猪的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的效应开始集中显现,为此,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生猪养殖业目前处于政策性窗口期。

(一)中央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意见》指出: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发展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产业的短板和问题进一步暴露,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下降较多,产能明显下滑,稳产保供压力较大。《意见》强调: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规范禁养区的划定与管理,保障种猪、仔猪及生猪产品有序调运,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加强生猪产销监测,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体系,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19年9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落实生猪养殖用地保障措施,明确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

(二)广东省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

2019年4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18-2020年)》,规划提出: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养殖方式,优化养殖结构,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逐步形成产业兴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的生猪生产发展新格局。规划明确韶关2020年生猪出栏规划目标达到334万头。

2019年7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我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切实落实生猪产业发展用地、积极强化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着力提升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健全猪肉市场供应保障机制等十条措施。

(三)韶关市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

2020年4月,韶关市政府出台《韶关市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为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争取省级生猪产业园补助资金1.5亿元,进一步加大财政补助力度。落实仔猪及冷鲜猪肉执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扩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提高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为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还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共1700多万元用于奖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此外,为保障养殖基地建设用地需求,我市进一步简化手续,明确生猪养殖用地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占补平衡。2020年,林业部门安排近5000亩林地指标用于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加大林地指标对养猪业的支持。

二、我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前,韶关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数量较多,但规模不大,据统计,2017年韶关市共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699家,生猪出栏量222.9万头,平均出栏量仅1312头/家,多数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小型规模化养殖场。

非洲猪瘟爆发以来,为防控风险,温氏、正邦纷纷大幅削减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大举兴办规模化养殖场,同时其他知名大型养猪企业海大集团、新希望、双胞胎、广汇等也纷纷到韶关布局生猪养殖产业链,参与建设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建设完成后可新增高质量生猪产能190万头以上。2020年我市新改扩建生猪养殖项目150家,已完工90家,在建60家。全市生猪存栏量从2019年末的117万头回升了50%,达到175万头,预计2021年全市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有明显提升。

三、我市发展生态型生猪养殖业的优势

韶关发展生猪产业和生猪生态养殖具有诸多优势条件。一是资源优势,韶关行政区域广阔,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口密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市,能够提供成本较低的用地保障,有条件构建较大规模的养猪业、种植业、林业相互促进、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二是地形优势,韶关地形地貌多样,城市周边有较多的平地台地可建设现代化养猪基地,广大山区农村也适宜发展小规模特色猪场,广阔的丘陵山地还有利于构筑防止疫病传播的屏障。三是区位交通优势,广东属于猪肉消费大省,猪肉及生猪缺口需要从湖南、江西等省份调入来弥补,韶关与之相比距离珠三角距离较近,调运成本更低,同时也能减少运输导致的疫病与应激风险。四是生猪养殖产业基础优势,韶关生猪出栏量常年位居广东省前三名,2017和2018年出栏量均达到220万头以上,其中约有200万头外调供应广深佛莞等珠三角消费市场。

四、我市发展生猪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出栏量有待提高

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市2019年生猪存栏199.7万头,2020年出栏量下降至180万头,距离《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18-2020年)》规划的目标334万头仍有154万头的差距。

(二)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用地困难

规模化生猪养殖对土地需求较高,一般土地需求都在数百亩以上,对环境影响明显,因此养殖场在选址及污染治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往往要求养殖场远离水源及村庄,且农村地区土地大多属于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全体村民同意,少数村民持有不同意见则难以实施,造成养殖场选地用地比较困难。

(三)小型规模化养殖场较多,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2017年全市有1699个规模化养殖场,其中大部分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小型规划化养殖场,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对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投入没有保障,技术水平也有限,这是导致养殖行业环境污染影响大以及群众对生猪养殖项目反感的主要原因。

(四)小型规模化养殖场抗风险能力不强。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虽然目前生猪养殖利润仍然可观,但是由于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对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信心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对补栏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敢满负荷生产,影响生猪养殖出栏量。

(五)生猪保险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养殖户都有意愿参与生猪保险,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但由于肉猪保险政策目前还不够完善,养殖户普遍认为投保目前的肉猪保险不划算,因而投保意愿不强。

(六)生猪养殖产业链不完善。目前我市生猪养殖产业链上主要有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四大产业,但屠宰仅限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出栏的生猪大部分外调供应广深佛莞等珠三角消费市场,缺少冷链物流及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及税收贡献较小,这也是造成部分基层部门对生猪养殖项目不感冒的主要原因。

五、促进我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建设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

由于商品肉猪的育肥期约为4-5个月,每月出栏的数量占存栏的1/4-1/5,所以生猪出栏量占生猪存栏量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在20-25%。因此,按我市生猪出栏量334万头/年的规划目标,存栏量至少需达到343万头(包括种猪、母猪、猪苗、育肥猪)。生猪存栏量是出栏量的基本保障,2020年我市生猪存栏量175万头,保障缺口仍然较大,需加快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的建设进度,并以存栏量作为考核指标。

(二)切实落实生猪养殖用地政策

生猪规模化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发展趋势,生猪养殖用地一直都是养殖企业关心的问题。虽然自然资源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林业厅均出台了用地保障政策,但在基层有关部门未能将有关生猪养殖用地政策切实落实,占用一般耕地、补充耕地、林地的养殖项目难以落地。建议韶关市政府出台韶关市生猪养殖用地保障相关文件,明确生猪养殖项目用地保障措施,在考虑环保、交通运输及生态等方面基础上,合理规划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用地,指导和规范养殖场建立相应的环保标准设施,将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鼓励村委、村小组以集体所有土地入股,参与规模化养殖项目,破解用地难题。

(三)推进生猪养殖业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绿色养猪模式

发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场的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畜牧业。鼓励规模养殖场户与大中型超市、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直接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直供直销等新型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经营效益。

通过各项政策支持鼓励循环经济绿色养殖模式,使养殖场通过合理规划,将粪便、废水等进行综合循环利用,在生猪生产中有机结合养猪业、种植业以及其它养殖业,在生猪生产过程中贯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和谐统一,不仅有利于消除消费者对生猪食品安全的顾虑,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等污染问题,同时也节约了资源,实现养猪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强化生猪疫病防控,健全生猪市场信息发布体系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应积极做好生猪防疫宣传和指导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特别是对“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指导各生猪养殖户做好养殖场卫生和疫苗接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生猪养殖疫情风险。

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生猪生产、价格等数据信息的发布,改变信息服务“对上不对下”的局面,强化面向生产者特别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信息服务。通过发布引导生产的先行指标,提前预警市场风险,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加强以生产信息为核心的生猪信息采集体系建设,从生产源头掌握生猪生产动态,兼顾饲料生产与价格、生猪疫情、屠宰情况、猪肉价格、进出口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保险机制

生猪养殖保险是保障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市场价格的重要举措。生猪养殖保险要调动养殖户投保积极性,降低生猪养殖风险,就要合理评估生猪养殖死亡率的因素,确保在风险发生时期养殖户不至于大面积亏损,同时也要确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保证保险企业的利益。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生猪养殖保险的落地生根。

(六)鼓励肉制品深加工,加快形成生猪养殖产业链

生猪除以鲜肉供食用外,还适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猪皮、猪鬃和猪肠衣可作工业原料。猪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的内脏和腺体可以提制多种医疗药品。围绕猪的产业链并非很长,但很紧凑,产业链的唯一产物就是猪肉。在这个产业链中,饲料是上游,养殖是产业链的核心,屠宰和肉制品是产业链的下游。

长期以来,我市生猪出栏量在全省排名前三,因此我市在生猪产业链的核心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上游饲料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然而在下游肉制品方面却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建立冷链运输和深加工基地。

(民革韶关市委员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