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衔柏老师所了解的的肥猪场中,通过高效的养殖,将采购价为350块钱的小猪从7公斤养到260多斤,最终存活率为94%,完全成本为7块钱。(完全成本包括仔猪费用、栏舍费用、饲料费用、动物保健费用:兽药疫苗、生物安全)而养殖效益很差的猪场,购入的小猪价格为1200块,存活率只有85%,最终完全成本需要12块钱。
在目前暴跌的猪价面前,不同猪场的养殖成本差异直接关乎到猪场的生死存亡。那么,猪场究竟如何该养猪,才能找到成本的平衡点?
8月24日晚19:40,31万+养猪网友齐聚播恩双酸直播间,共同观看了主题为《养猪人的生死之战》的第二十七期访谈式直播。
本期直播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邓衔柏老师、播恩集团北部湾战区督导曾绍鹏作为嘉宾,与网友共同探寻处在下行周期的猪该怎么养,猪场存栏母猪规模如何把控才最合适。
其中,养猪朋友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哪些?专家们是如何看待的呢?精彩问答集合在这里。
猪价行情与每个养猪人息息相关,猪价断崖式下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邓老师
从个人理解,猪价今年逐步地往下跌,这是必然的,不可能一直维持去年的高猪价。为什么会必然地往下跌,第一是,猪的存栏量和出栏量是增加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不管现在对外报道的数据是不是完全准确,但现在比以前猪的出栏量是增多了的。另外,出栏的猪也变大了,就是所谓的牛猪,四百斤、五百斤的这些猪,这一头猪可以顶得上好几头猪,这是一个问题,猪的数量多了,猪也大,等于供应的猪肉多了。第二点,媒体信息等造成大家的一种心态,猪是增加的,但增加到什么程度,现在还没有很确切的数据。
曾总
是的,之前拜访猪场的时候了解到,国家统计出来的能繁母猪数量,对于猪场养猪来说是滞后的。数据出来之后,养猪户已经开始亏本了。那么,了解猪价会这样断崖式的下跌,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邓老师
主要是目前的信息是肉多了,就是天天看,天天听,挺久了都会认为肉确实是多了,那猪价肯定不可能高。这是一个角度,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有个别企业/集团,有意识地去宣传,目的就是让外界,别的行业尽量少参与进来,让他们了解猪价不总是那么高的。我想这也是造成猪价下跌的原因。那么,第三个就是,进口肉的问题,我们报道出来进口多少,实际上这些进口的份额在整个猪肉供应里头,占的比例是很小的,但是效应很大,一旦说我们国家进口多少吨猪肉,这时候猪价立马就会跌,为什么呢?因为对于老百姓而言,不知道要供应多少猪肉,只知道一下子进口了几万吨,猪价肯定要跌。从国家政策角度,猪价是肯定要跌的,因为老百姓要吃得起肉,从民生的角度,民心要稳,民生就必须要维持,这是必然的。所以,猪价下跌是必然的,但是跌到什么地方是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如果下降到所有养猪户都亏本,那么如果养户都亏本、倾家荡产了,猪价还会继续下跌吗,再下跌就真的没肉吃了。如果跌到5块钱,那就真的会没有肉吃,所以猪价还是要回归的。
曾总
邓老师提到猪价断崖式下跌,其中牛猪的存在是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牛猪的存在让猪价断崖式下跌,而不是平稳地下跌,严格意义上来讲,关于猪价,我们养猪人要知道市场上的母猪增加多少,大家心里有数。上次我去拜访过一些规模猪场、专业猪场,在猪场了解以后,他们几个朋友圈子里面的母猪存栏数已经恢复到了80-90%,也就是说他们的猪恢复到了非瘟前的80-90%。非瘟前,2018年8月以前,也就是2017年到2018年的上半年猪价水平,大家很清楚。现在按照供需矛盾来说,也就是说这些从事养猪行业的人提供的猪肉,已经恢复到非瘟前的市面上猪肉供应量的80-90%。严格意义上来说,很多大集团,规模扩大得很快,新闻上都可以看得到,他们所占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比例,都超过了非瘟前在能繁母猪存栏量中的占比。
邓老师
这里头还有个数据,可能要减掉一部分,因为非洲猪瘟以及环保政策,导致一些小户、中小户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或者彻底不养猪了,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在当初17、18年的时候是占有很大比例的。现在有一部分已经转型了,或者租给集团、卖给集团,有些自己保留下来了,他们当中可能有一半是变更了不再养猪。就说全国20家头部养猪企业,他们不完全都是新建猪场,有一部分是并购或是租赁,所以要减掉一部分,不过不管怎么样,养猪的数量是确确实实增加了的。
曾总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是新冠的影响,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让猪价产生断崖式的下跌,其实猪价有过短暂性的提升,但是因为新冠一一波又一波,导致消费一下子好、一下子不好,消费上也就萎缩了。之前有个数据,餐馆消耗的猪肉占整个猪肉消费的10%左右,不过真实数据就有待确认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销售人员说以前还能看得懂点猪价,现在都看不懂了。之前3个原因大家都懂,牛猪、存栏母猪、消费这3个原因,不过还有个因素可能被忽略了,就是邓老师也提到,关于生猪期货的问题,是可以拿出来细化一下。生猪期货和进口猪肉的问题,有很紧密的联系。我们国家在今年元月的时候,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生猪期货的金融产品,对于生猪价格的预测,从原来的供需矛盾、消费矛盾还有非瘟矛盾引起猪价的变迁,还加上了金融对于生猪价格的变迁和冲击,这是不能不考虑的。
影响造肉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邓老师
养猪的成本,一个指标是造肉成本,另一个是完全成本。造肉成本是指直接把料变成肉的,通过一定方式得以实现的成本。不同的人理解会有所不同,实际上,完全成本除了占据60-70%的饲料成本,还有资金成本、动物疾病防控(兽药疫苗、生物安全)和保健的成本、管理成本(后勤等)、员工工资成本。这就很直接了,这个猪场一年投入了多少,产出了多少猪,这就是完全成本。前段时间在猪价比较高、非瘟病毒在环境中的载量比较高的时候,在消毒各方面的支出是相当大的。有的猪场达到一头猪200块钱的生物安全成本,除了兽药疫苗;现在做得好的猪场可以降到60、70块钱。因为生物安全包括消毒,还有检测,检测费用很高,还额外增加了很多生物安全的员工。现在都是场内场外一套系统,都是为了生物安全,所以疾病防控这一块比以前高很多,以前是占5%,现在起码是10%。另外是员工工资,现在集团招人都是10、20万年薪,员工跳来跳去,工资也更高。也有些企业因为现代化喂养/饲喂系统,和现代化的产房和栏舍,所以现在生产一线人员是有所减少的,驻守人员会比较多。这是人工成本。另外的资金成本,这部分变化不大,关键是有无资金流的问题。如果要控制成本,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段时间我在倡导生物安全的度,不是消毒越繁琐、消毒次数越多、消毒剂贵就好,最终要有一个精准的评估系统,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就可以。另外还有存活率和PSY,存在成本分摊的问题,100头猪存活90头或者98头,单头猪的成本就低了,如果一头母猪产仔多了,母猪成本分摊下来也就低了,当然,集团猪场和中小户猪场的成本也有所不同。
当前猪价震荡下跌、饲料原料价格节节攀升、非瘟一波又一波的打击伤害,处在下行周期的猪该怎么养?面临生死存亡时刻,如何才能打胜仗?
邓老师
因为现在行情差,所以要考虑如何才能存活,然后如何发展。现在都在谈降本增效,降本就是把能够降的成本降下去,要经过科学计算,不能只看投入的减少,就如饲料,用差的饲料,成本是降低了,但是猪也不长肉,又占据栏舍,需要人工饲喂,所以还是亏本的。该降的要降,例如生物安全,不仅不计成本和消毒次数,所以要经过科学评估去降成本。如果猪养得越好,存活率也高,发病越少,一头母猪产仔猪越多,成本均摊后,对于每头猪的成本也就减少了。降本、增效,实际上两者是并立的。这就涉及到曾总刚才提到的要练好内功,这才是根本。不能根据市场来决定养多少猪,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技术来评判。
曾总
面对养猪人的生死之战,相关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主要有3方面。第一个是能繁母猪存栏数不好预测,不确定性很大。随着非瘟的教训,大家对于能繁母猪的思想改变很快,能够快速适应市场,所以能繁母猪存栏的变数很大,非瘟依旧对能繁母猪的影响很大。第二是饲料原料的不确定性会很大。中美贸易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加上玉米豆粕自给率很低。第三是猪价震荡的幅度会很大。就目前的数据,最高和最低猪价之间相差20多块钱,这种波动在近段时间依旧会存在,与各种原因叠加,养猪人不知道猪价会跑到哪里,心里会没数。
所以,针对这3个不确定性,主要有3个对策与大家共勉。
第一,养猪人对于猪场要有投资思维,要有稳定而长远的投资思维。投资猪场与企业是一样的道理,长期暴利与长期亏本,都是不可能的。就如稻盛和夫的十点利概念,如果企业的投资达到年收入的10%,是比较好的了。为此,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例如,猪价波动,原材料的把握,包括猪场管理、生物安全等。
第二,要有职业化的专业思维。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管猪价好坏、哪个阶段,只有专业才能养好猪,否则凭着赌的心态去根据猪价的高低养猪,很可能迎不到下一个猪的高价期。
第三,要有辨证的科学管理方法。生物安全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减少这部分投入。此外,对于饲料的观点,要辨证地看,不一定高价就是好产品,低价就是不好的产品,要辨证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