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文风而动-,(https://xueqiu.com/1751617837/190437990)

一.成本

最大的成本为饲料,成本占比60—70%,玉米与豆粕的比例约为65%和20%。

玉米期货:2008年到2015年价格比较平稳,2015年-2016年底大幅下降后一直保持缓慢上涨态势,在疫情来临后价格开始大幅上升并创新高,最近几个月有回落态势。

豆粕期货:2008年以来总体上来说一直在震荡走低(大约2年为一个周期),即使是疫情来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涨幅。

拉长时间来看,饲料原料方面是比较平稳的,此次饲料价格上涨是玉米受疫情影响以及叠加豆粕上升周期所致。

若疫情好转,玉米价格预测会有所回落,而豆粕价格也会随着时间来到下跌周期。所以饲料未来的价格应该为缓慢下跌。

行业周期

周期概况

由图可知母猪数量为猪肉价格先行指标。

专业的猪场可以将养殖时长缩短1个月

从扩产到新增供给需要10—12个月,这段时期猪价会处于上行阶段。当新增产能释放出来时猪价就会拐头向下。

但由于第一批仔猪转入肉猪养殖场后,第二批仔猪在三个月后出生,再过两个月又可以转入肉猪养殖场。当第一批肉猪卖出时,第二批仔猪已经可以转入肉猪养殖场。

这就造成当猪价下跌时,猪农不能立刻停止养殖。

理想推演:

从理想推演可以看出,因为母猪产猪仔先于猪价走势,所以减产预判难度很大。若想不卖在亏损区域,在猪价下行时就需要择时减产仔猪数量。若等到亏损在减产仔猪,那么还要再亏损一批猪。

在理想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周期大约需要32个月,但还存在季节性周期的影响;在实际上还有各种突发事件影响周期;同时在现实中,市场是由每个人来决定的,这也增加了判断的难度。这就使得整个大周期时间比理想的要长。

由于各方数据不一致,母猪怀孕到肉猪出栏时间约为10-12个月,这里选取11个月计算(怀孕期4个月,哺乳期1个月,养殖6个月)。还有关于压栏情况,二次育肥情况,提前屠宰情况会使得预测会偏差1-2个月。

由于数据统计不准确,养猪各个流程时间有误差,叠加各种意外事件,散户心理等因素。准确预测猪周期就像准确预测短期股价一样几乎不可能的。由过往数据可以知道肉猪的养殖是有一个必然的时间过程,而肉猪全年无休的供应靠的就是一些意外和介入时间不同。

理想预测:肉猪供应先行指标是能繁母猪数量,在过去的猪周期中,即使猪价大涨,能繁母猪也不会瞬间变化太大(一般在100-200万头/月),缓慢的变化导致预测不能太准确。然而今年8-9月能繁母猪数量上涨1200万头,随后的2-3个月母猪数量上升幅度也有100-150万头/月,这就意味着有1200万头母猪在这一个月产下幼崽。PSY按照22计算,每年产两窝,则此次新增母猪带来的新增仔猪数量为1.32亿头,这批猪仔将会在7个月后开始出栏(2021年3月)。

如果推测正确,那么下批猪出栏开始时间为2021年8月,今年6月份跌入亏损线是结构不合理的供过于求 ,这样会使猪价在特定时间内快速下跌。随着养殖户的产能调节,这种情况也会得到缓解,呈现猪价呈现V型走势且价格猪价进入总体低位的情况,这时才会开始大规模的清退产能,而因为仔猪会落后一个养殖周期,从确定清退产能到真正产能供给下降需要6-11个月。

上个周期能繁母猪数量最高约是3800万头,而直至2021/04能繁母猪数量已经达到了4300万头,但是疫情会使死亡率上升,具体上升多少未知,所以即使有供过于求也未必会非常严重。很可能本次猪周期的最低点就在今年,但4300万头母猪产能释放要到下一年。

从理想情况来预测,所有养殖户都获取数据8-9月新增母猪数据并立刻进行母猪产仔时间调节,接下来每个季度产开始决定减产,等到猪肉产能减少大约需要15个月。从2020/8月算起,那么猪价见底时间为2021年年底。

比如2020三季度母猪太多,第四季度把所有母猪合理分配,第四季度第一次决定清退母猪,到次年三季度最后一次清退母猪。那么肉猪的产能最后释放时间为2021年末或2022年一季度 。

下图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很好说明养殖户是没办法到这样理想的。

要靠模型去推演可能性很小。

猪价,能繁母猪,生猪存栏三者比较

其实从这三张图不能验证理想推演是否正确,因为在现实情况下偶然因素,人为因素太多。还有就是猪价相对能繁母猪有滞后性,能繁母猪总量在下降,一头母猪能生十几个仔猪能繁母猪增长小也能影响猪价(但也让它变得难以观察趋势)

欧美PSY约在30,MSY可达25-30(中国数据差距太大不统计)

而我国PSY2014年约为15.9,2017年为19.3,2020年达22,再加上病死率总体下滑,理论上2017年母猪数量只需达到2014年的80%即可满足需求。

2011-2017年数据显示,MSY的提高能弥补母猪数量的减少。

一般来说规模化养殖的猪场PSY,MSY平均比散户高1-2头,随着我国养殖技术提升,规模化养殖母猪的需求量会逐步地减少。

为了提高预测准确性,所以以历史数据主,理论推导为辅助

美国完成规模化养殖后,猪周期时间总体上变短,波动更加剧烈。具体原因不清楚。

历史猪周期:

一轮:2006年7月至2010年4月,持续时间45个月。上涨期:2006/07--2008/04(共20个月)

2005年至2006年猪价大跌,养殖户大量减少母猪的存栏,加上2007年猪蓝耳病的爆发,能繁母猪存栏量迅速下降。导致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猪价一路上涨,涨幅约157%。随着疫病因素的消退,养殖户补栏,母猪存栏量上升,生猪供应偏多。

此外,2009年初爆发瘦肉精事件,需求端受到影响。导致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猪价进入下行通道,最高跌幅约49%。2009年6月,国家启动收储冻肉,提振了市场信心,猪价进入短暂的上升周期。但是由于整体供应偏多,上涨并没有维持多久,2009年12月份又开始下行至 2010年4月。从整体看,本轮周期盈利期32个月,亏损期14个月。

二轮:2010年5月份到2015年3月份,持续时间49个月。上涨期:2010/7-2011/9(共16个月)

2010年夏季猪瘟蓝耳病多发,2010年冬季至2011年春季,一些地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死亡率高。疾病导致猪肉供给减少,加上2010年母猪存栏量较低,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猪价上涨了105%。 猪价上涨后各路资本快速进入养殖业,母猪存栏量迅速恢复。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猪价进入下行通道,下跌了30%。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生猪价格震荡下行,其间存在季节性涨跌。其中,2013年年末至2014年年初,本是猪肉节日消费旺季,但价格反而下跌,全年处于亏损期。

三轮: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历时49个月。上涨期:2014/4-2016/6(共其中上行周期历时2年,涨幅约77%,下行周期历时2年。由于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并着力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市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开始进入持续性的下降通道中,2015年上半年爆发猪丹毒疫情等使得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上行至2016年5月。此轮猪周期的特点是受环保和规模化影响,猪肉价格上行并未带动生猪显著补栏。

因为环保压制补栏,同时规模化养殖提升了产业效率,一方面提升了生猪的单体重量,另一方面使得能繁母猪提供的仔猪数量上升,因此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2016年生猪存栏下半年略回升3%,生猪屠宰量未受到明显影响。猪肉价格自2016年中开始下降。

四轮:2018年5月至今,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开始出现。此次疫情比以往任何疫情都要猛烈,母猪减少约三分之一,生猪也大量死亡,同时受到环保政策影响。2019年4月开始猪肉价格开始大幅上升2019/10达到最高点随后开始回落,2020年疫情开始逐步缓解,8-9月母猪数量开始大幅上升,2020/12猪价开始逐步回落,并于2021/6第一次跌破盈亏线。

1

2

3

上涨时长

20

16

25

下跌时长

25

31

24

亏损时长

9

16

16

盈利时长

36

33

33

快速上涨代表的是生猪供不应求阶段和扩产阶段,

快速下跌代表生猪产能逐步释放阶段,

震荡下行代表养猪户从亏损到淘汰生猪阶段,

每次猪价上涨前都是生猪供应过多,叠加偶然因素使得生猪数量减少,最终导致供应不足猪价上涨。

但查了猪得各种病,除了非洲猪瘟外,其他都有疫苗,传染性强的不致命,致命的传染性不强,还有相当一部分病毒只对母猪,仔猪有危害性(可通过疫苗来预防)。且大部分病都有治疗手段。 即使这次非洲猪瘟强势来袭生猪依然供过于求,所以认为影响猪周期的主要因素是盈利水平(供求)。

观看第四轮周期,2018年5月-2019年7月使用猪粮比计算成本,2019年8月开始,若成本为18元/kg,亏损约4个月,若成本为22元/kg则亏损约5个月。

本轮上涨大约17个月,随后高位震荡下跌约9个月,共39个月,亏损约5个月盈利约34个月。即使叠加非洲猪瘟和压栏造成的损失,多加2个月的亏损,也只亏损7个月。

根据过往数据,在震荡行情中亏损概率约为50-60%,若今年亏损时长也达16个月,则离周期结束还有16-22个月

按照历史预测,猪价上涨周期已经结束,但亏损时间较短,且这次下跌速度太快。(这次下跌迅速符合2020年8-9月份新增母猪的预期)若按照历史数据进行预测,预计未来猪价还会有除了反复波动并呈现特定时间内价格特别低,随着产能结构调节价格会有所缓和但总体价格也会进入亏损。考虑到我国猪周期逐渐规模化,会与美国猪周期发展相似,叠加疫情会加快养殖户的减产,即使这次猪周期变短1-3个月也不奇怪,周期结束时间预计为12-22个月。(即2022年三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

猪肉指数与猪价对比

2014年3月到6月猪肉指数开始上涨,猪肉价格2014年4月开始上涨,2019年2月到5月猪肉指数开始上涨,猪肉价格2019年4月开始上涨。这是市场预判猪价上涨的做出的第一波反应,在此之后市场开始进入第二波的预判猪价顶部所做的博弈。但总体上来说市场一般领先猪价1-3个月。

与猪肉指数对比

对比与猪肉的走势,发现它在第一波时跟涨,到4月份披露Q1时就到顶了,因为在此期间因防疫不力导致大规模生猪死亡,所以后面第二波行情时下跌。

这也让的价格低于它产能价值(没有猪瘟情况下)如果它能像类似新希望,这些防疫工作做得一样好那么它在下一波猪周期来临时就会有回到30的实力。

新希望与猪肉指数对比

与猪肉指数对比

而反观新希望,它们的防疫工作做得相对比好,在猪价上涨时大赚特赚,所以它们能继续踏上第二波行情。基本上是跟着板块走,个人认为它们是中规中矩的公司。

与猪肉指数对比

再看龙头,它防疫工作做得最好出货量不减反增,毛利率也是同行最高的。它在这波猪周期中比同行还多出一个上涨阶段,市场买单的原因是它以量换价,高毛利率,相对其它养猪企业抗周期性更强。但实际上养猪企业赚不赚钱主要是靠猪周期,所以它后面跌下来了但没其他养猪企业跌得那么凶。

这次猪周期下行的时候拼命扩产到下个猪周期肯定大赚,个人认为它是重点标的。对比几个企业可得出结论:养猪企业主要是靠猪周期上涨时赚钱,谁能的综合能力强谁就能在猪周期中多拿溢价。而毋庸置疑是当今最强的。

可以看到市场在预判猪价反转正确率是较高的,而从逻辑上来看预判未来2-3个月是否猪价反转成功率比判断顶点成功率高。

两个预判的东西其实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预判猪价何时涨,一个是预判能繁母猪什么时候增到供过于求)这是较为困难的。养猪有滞后性,因为涨价增产数据不能第一时间获取,且不知道养殖户增产意愿(谁知道2020年8-9月能繁母猪暴增1200万头?)而在下跌周期这些数据就相对平稳。

整个市场第一波比第二波准确的要高(第一波去做的大多为专业人士,而上涨之后散户多了),即使两者预判准确率一样,预测顶部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有接到最后一棒的风险。

操作策略:应该大致给出猪价上涨的时间(提高成功率),具体预判猪价上涨的工作交给市场先锋(他们大多是养猪行业专业人士),当发现猪肉价格涨了一个月或涨幅达到20%,果断买入,然后拿1-2个月之后离场,主要赚β行情,好的公司可以考虑α,规避去做最后一棒的博弈。边上涨逐步加仓(第一越上涨证明正确率越高,第二如果判断错误可以控制回撤)。这种策略下只需要大致知道猪价什么时候反转可以实现较安全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