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何时见底?见底后又会如何?

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均价为13.76元/公斤。从1月份第3周的36.01元/公斤起,已连续22周下跌,累计跌幅达62%。6月份第4周,全国猪肉价格为24.60元/公斤,较1月份第3周下跌29.62元/公斤,累计跌幅达54.6%。

这组数据的背后,就是全行业亏损和养殖户恐慌。特别是去年依据市场行情和在地方政府引导下新建的养殖场,更是面临生存危机。有些新养殖户表示,出门就摔跤,真的不能头脑发热,也不能轻易听别人忽悠。

虽然现在尚不能认定这些养殖户出现了投资失误现象,市场原本就是有风险的,也是或冷或热的,机会把握得好,赚钱。机会把握得不好,亏钱。但是,对去年以来新建成的养殖基地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推动的,是为了应对生猪市场严重短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而做出的投资决策,且地方做出了一些政策承诺。如果刚刚产出,就出现严重亏损现象,对于养殖户的信心来说,是会受到严重打击的。

更为关键的是,此轮出现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全行业亏损现象,并不是此前经常出现的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如果是这样,不需要担心,价格上涨或下跌都不会维持太长时间,养殖户和经营者会依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对养殖与经营做出策略调整。而目前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是因为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是近两年地方政府为了应对猪肉价格大涨而采取的激励措施。

众所周知,在此轮猪肉价格大涨之前,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即便发生非洲猪瘟现象,也没有形成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但是,在非洲猪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市场猪肉价格面临上涨压力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又借环境治理之名,关闭了一大批养殖场。在这样的在大背景下,即便没有非洲猪瘟因素,猪肉价格也会出现大幅上涨现象。因此,在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以及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后,地方又开始了大力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场建设,并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

也正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生猪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快速建成,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去年下半年,就有业内人士呼吁,生猪养殖场不能再建了,养殖产能已经出现严重过剩,养殖规模也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养殖基地建设还是养殖规模控制,都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发出预警,控制建设规模和养殖规模。可是,无论是相关职能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而是继续大建设、大养殖。几天前,某部门相关人员还表示,原定的生猪生产恢复的三年任务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了。

明明已经出现问题了,而且问题比较严重,还没有充分认识,还在表功。可见,相关职能部门在把握政策尺度、运用调控手段、维护市场平稳方面的能力有多弱。在这样的工作思维下,还怎么能避免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呢?

也许有人要问,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猪肉价格何时才能见底呢?我们认为,可能还要5—8周。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存栏生猪不仅数量多,而且块头大,加上市场需求不升反降,进口猪肉又因为缺乏长远眼光布局太多、预订量太大,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激烈。未来5周内猪肉价格可能会下跌到20元/公斤以下。也就是说,全行业亏损的格局不仅要继续维持,还要继续加剧。5—8周后,生猪市场才有可能恢复平静。

那么,能够平静多长时间呢?猪肉价格会不会再次出现反弹呢?按照目前已经建成的产能,以及新建养殖场急需拿回投资的迫切心情,猪肉价格再次反弹的内在动力会很低。除非进口猪肉大幅压减。否则,肉价将在20元/公斤左右徘徊,养殖户收回投资的期限会拉得很长。不排除,部分养殖户会转型为其他方面的养殖或经营,到时候,就有可能再度出现肉价上涨现象。当然,如果退出的养殖户不是很多,市场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目前的市场不是很健康,调控不力、引导不当、预警不及时的问题,正在生猪养殖市场发生,且情况比较严峻。此时此刻,为了不让养殖户恐慌,也不让养殖户失去信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出台一些政策,帮助养殖户度过难关。尤其是近两年新建成的养殖户,应当给予一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不然,会伤了投资者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