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日粮油,了解中国粮食产业动态。

近日,每日粮油收到消息显示,某个负债率奇高但又没有融到资的上市猪企要求其代养户出售100多斤中猪,如若不卖,后期可能要面临断料的风险。

但由于此前该公司对其代养户的贷款以及带养费尚未归还,导致下游代养户陷入两难境地:现在卖了无疑是实亏,如果不卖则面临断供风险。

据此,有行业人士表示,我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前两年的疯狂扩张之后,可能要出现下一个雏鹰农牧了。

曾经的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

对于业外人士而言,雏鹰农牧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起2019年年初,曾经的国内生猪养殖第一股雏鹰农牧因没钱买料,导致其饲养的生猪被饿死,可能很多消费者会有印象。

雏鹰农牧之所以起名叫雏鹰,是因为它最初只是一家小型养鸡场,此后,该公司在养鸡的经验上,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法进入生猪养殖业,并迅速获得成功。

2010年雏鹰农牧上市,成为了中国的养猪第1股,市值达到70亿元人民币,而创始人侯建芳也水涨船高的成为河南省首富。伴随着企业的成功,雏鹰农牧对市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彼时,随着国民经济出现第一波飞跃,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高涨,食品消费升级似乎成为一个行业趋势,雏鹰农牧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也开始布局生猪高端消费市场,包括在西藏投资养殖藏香猪,并进行多元化的疯狂扩张。

但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雏鹰农牧抓住了第一次时代发展的脉搏,却将最重要的第二次机会失去了。

就在2019年我国猪肉价格迎来第一波大幅上涨之前,雏鹰农牧因巨额债务危机,被迫申请破产重组。从“欠债肉偿”到“饲料供应不及时导致生猪死亡率高于预期”等,曾经的行业第一股最终沦为了行业的笑谈。

一个雏鹰倒下去,数十个巨头站起来

时至今日,提起雏鹰农牧的倒下,此前曾得益于该公司发展的养殖户们还是觉得有点惋惜。

与其他行业不同,生猪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并存在较为明显的“猪周期”,往往一年赚不了多少,但亏一次能把十多年的老本都亏进去。民间俗语“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是对生猪养殖业的精准概括。

而在当时针对生猪养殖周期问题,雏鹰农牧首次打出了“一定让农户赚到钱”的口号,假设农户一年投入了20万,年末结余时,不管生猪价格的高低,雏鹰一定会支付22万。并延续养鸡的方法,提供饲料、猪苗,极大地降低了代养户的前期风险,这也是为何雏鹰农牧能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此外,就在雏鹰农牧倒下去不久,在2019年国庆节来临之前,国内猪肉价格出现暴涨。自当年6月份开始,国内猪肉价格先是突破9元关口,到8月份之后上涨加速,至国庆节期间, 多地生猪市场价格突破40元/公斤关口。

面对国内生猪价格的暴涨,在资本尚未关注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种针对生猪养殖的补贴密集发布,此前制定的“南猪北移”产业指导思路也一度受到冲击。

据悉,在当时的政策刺激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养猪就给地、给钱、给环评,一场席卷全国的养猪潮迅速蔓延开来,明星级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出现,养猪的也能给出36万年薪招985高校博士。

而在这种急速扩张中,仔猪市场价格的变动最能显示市场扩张的疯狂。据悉,为了抢得仔猪获得补贴,当时一头刚断奶的仔猪能卖到两三千元,最高峰时期,一头生猪可净赚3000多元,养猪堪比家里有矿。

2020年9月5日,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采访中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都是完全可能的”。

市场从来不缺判断,缺的是行动

在当时,针对陶一山的观点,反对的声音还是居多。其中,新希望总裁张明贵明确表示,市场传闻的信息来源是存疑的,而这个背后的逻辑,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是经不起推敲的。

随后唐人神董秘办也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上述言论不代表公司观点。因为就在在陶一山发表上述观点的同时,唐人神也在加速扩张中。

据媒体统计的资料显示,2020年4月26日至2020年5月29日,唐人神连续9次宣布扩张生猪养殖产能,涉及资金累计高达百亿元。

而对于当时的养殖环境来看,似乎扩张才是硬道理。数据显示,2020年9月期间,黑龙江生猪出栏价价格约为16.5元,每斤猪肉的养殖成本大约在6.5元,按一头300斤算,养殖一头生猪至少可获利1000多元。相较而言,平常年份一头生猪的利润则在500元以内。

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699950000头。而在2019年国内生猪价格暴涨之前,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则为693820000头。

虽然数字没有变动,但需要市场验证的结果终究会有所体现。

2019年我国主要用于养殖行业的玉米进口479万吨,2020年玉米进口规模首次达到1130万吨,至2021年则达到2800多万吨。

在大豆进口方面,2019年大豆进口规模约为8800万吨,2020年则提升至1亿吨,2021年有所下降,但也达到9650万吨。

在价格方面,自2020年开始我国玉米率先上涨,此后随着玉米价格不断走高,大量小麦被用在饲料领域替代玉米,至2021年春季,国内小麦价格历史性地达到1.7元的高位。

而从近几年的走势来看,小麦、玉米主流价格已经位居在1.4-1.5元,不但较此前价格水平整体高出近20%,且已经赶超此前价格相对较高的稻谷品种。

相较而言,近年来尽管大豆、玉米等饲料价格不断走高,但国内生猪价格却能持续维持在较低的位置。

而且从宏观数据来看,此前我们提到的粮食安全是“总体充足,结构性不平衡”、“大豆进口,谷物自给”,但现在在生猪养殖的带动下,目前我国的谷物进口比重已经从此前的20%,快速提升至40%的水平。

大规模的生猪养殖能否持续?

当然,我们从消费角度来看,生猪养殖业的扩张无疑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更为实惠的食品消息,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可能利大于弊,但这种养殖模式下的持久性究竟如何呢?

据悉,在猪肉价格低位运行、饲料原料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各大企业将养殖成本的控制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期龙头猪企纷纷透露年底降本目标,7月份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4.3元/公斤左右,公司年底成本目标在14元/公斤以下,温氏股份8 月份综合养殖成本降至16.2-16.4元/公斤,年底成本有望降至16元/公斤以下,新希望表示,有一定把握从当前的养殖成本16.6元/公斤到年底降至16元/公斤。

从行业媒体新牧网监测的数据来看,最近一年来,卖卖卖早已取代买买买成为猪业巨头新的关键词。出栏量前五的巨头中,除了牧原,其他四家其实都已经有过卖资产的动作。

其中新希望一季度已退租了8个猪场,今年计划退租47个猪场;温氏股份也在2022年年中将其位于广西崇左及位于云南曲靖的5个养殖项目和相关资产转让给神农集团;正邦科技更是计划实施实质性的合并重整。

此外,9月27日天邦食品公告拟以不超过16.5亿元的价格出让史记生物不超过30%的股权。光明农牧两年半连亏17亿元,子公司1.11亿元出售孙公司100%股权。

而从代表上市猪企统计的数据来看,2023年预计出栏量同比2022年增加23%,同等企业来看,2024年出栏增速或达到26%,这意味着未来市场生猪供应还会增加。

另外,新牧网在一篇报道中显示,目前大部分上市猪企负债率在60%-90%,现在已经是消耗战,看谁坚持时间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