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农民日报》2021年4月17日五版头条。
4月12日一大早,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院子仔猪繁育场的工人们就开始为一个1500头仔猪的订单忙碌了起来。不论是人还是车,进出繁育场都有着十分严格的防疫要求。
在监控室里,副场长曹波为记者一一展示配怀舍、分娩舍等,并详细介绍着繁育场的运行情况。他告诉记者,繁育场2019年5月建成投产,目前存栏能繁母猪2000头,每年可向市场供应仔猪6万头。2020年11月和12月,已经向市场供应两批仔猪,共计1万头。
院子仔猪繁育场已经与14家村集体“代养”点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场里出去的仔猪,有一大部分会进入威信县各个村集体“代养”点。然后,经过半年多时间的饲养,出栏、检疫、屠宰、加工,以不同形式的产品进入市场。
为了加快提升生猪产业发展水平,2019年,威信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了四川铁骑力士集团、重庆猪猪侠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双胞胎集团3家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落户。院子仔猪繁育场正是双胞胎集团下属的一家。
龙头企业的落户为威信县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生猪产业开始从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养殖模式创新
企业带动,让村集体做“代养”主体
现在栏里的1900多头小猪刚刚三个月大,每天,杜井连和另外几个饲养员都需要对它们悉心照顾。
杜井连告诉记者,从养殖场建起来,她就在这里当饲养员,现在栏舍里的小猪已经是养的第三茬了。杜井连工作的养殖场位于威信县双河乡双河村,也是县里与铁骑力士集团合作的生猪代养点之一。
威信县院子仔猪繁育场内待产的母猪。威信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2019年初,威信县与铁骑力士集团达成协议,共同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在养殖环节探索以村集体为主体的“代养”模式。威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树远说:“简单地说,这种‘代养’模式就是由政府、村集体、农户共同出资建设规模养殖场,企业提供仔猪、饲料、技术等,并负责回收出栏的生猪。”
双河村的代养点是威信县首批24家代养点之一。养殖场2019年8月建成投运,年可出栏生猪4000头,共投入资金390多万元,包含了县财政、东西部协作、贫困户产业发展、村集体贷款等资金。
威信县双河乡双河村党总支书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勇告诉记者,村里若是自己发展生猪产业,没资金、技术、市场,根本行不通。现在有政府支持,企业带动,这样的发展模式非常好,前两年稳定的收益就是最好的证明。
实践证明,“代养”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一下子激活了威信县生猪产业发展动力,生猪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两年来,全县建成了像双河村代养点一样的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8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不仅如此,政府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能人大户发展规模养殖,对养殖规模达500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00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60万元,2000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20万元。
利益分配科学
农户能受益,干部干劲足,产业可持续
记者调查发现,威信县生猪养殖“代养”模式之所以有如此活力,关键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一流龙头企业的带动,帮助威信打通了生猪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二是纳入村集体经济管理,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威信县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1+N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中,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详细规定:产业见效后,首先要满足农户入股分红和年度贷款还本付息,剩余资金按“3∶3∶3∶1”的比例进行分配使用。30%用于产业后续发展,30%用于村组公益事业,30%用于村“两委”干部奖励,最后的10%归集县财政,注入产业发展滚动基金。
双河村生猪养殖收益、分配情况显示,2020年铁骑力士公司第二批结算给村集体公司的报酬(收益)代养收入62.48万元(据悉,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已获得第一批出栏收益79万元,现又进栏第三批已达3个月1900余头),扣除水电费、机械维护费、工人工资等养殖成本后,纯收益40.50万元。然后,再扣除16.92万元的银行贷款利息和农户入股分红,最终按照“3∶3∶3∶1”的比例分配的资金为25.65万元。
双河村生猪代养点。郜晋亮 摄
余勇说:“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既灵活,又科学,优先保障了农户的收益,并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还让村干部们也有了干劲儿,最后又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保障。村集体有了钱,就可以干更多的事情。现在村集体还在发展方竹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据了解,目前已完成代养费用结算的村集体中,代养费用最高的达79万元,中间收益的达57万元,最低收益的也有40万元。
追求好收益的背后,必然会隐藏风险。为了保障生猪产业顺利发展,威信县农业部门还坚持大力推广农业保险,为生猪和能繁母猪购买保险,保费由政府承担80%、企业或个人承担20%。两年来,已累计支付保险费用55万元,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刘树远表示,生猪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威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产业链条延伸
走生态绿色道路,打造优质优势产品
自从将生猪作为主导产业以来,威信县便按照“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的思路,坚持抓招商、引龙头,建基地、塑品牌,推动生猪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2019年7月24日,威信县与铁骑力士集团举行“滇东北优食谷”(赤水河金色优食谷)项目签约仪式,正式开启联合打造从屠宰、冷藏、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品牌打造、销售、饲料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新征程。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赤水河金色优食谷”已现雏形。
年50万头生猪屠宰场、万头种猪基地建设及整合运营、冯光德实验室乌金猪研究中心、30万吨饲料加工厂、5-10家优质食品公司、年30万头生猪代养项目、电商物流运营中心、年出栏7万头乌金猪、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等板块,构成了“赤水河金色优食谷”的核心内容。
连日来,“赤水河金色优食谷”园区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该项目总负责人高其军告诉记者,优食谷建成后将实现生猪生产的全产业链管理,也就是集饲料生产、原种猪饲养、仔猪繁育、生猪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向市场供应优质产品。
要打造优质优势产品,必须坚持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在推动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之初,威信县和与其合作的3家龙头企业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谋划,以重点解决饲料加工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刘树远表示,随着生猪存栏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需求量也必然会增长,同时粪污处理压力也会加大。目前,县里年产3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和1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已经开工建设。建成投运后,可以让猪吃得绿色、健康,也可以实现有机肥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