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养猪业的建议一、生猪产业存在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 我农垦地区生猪产业发展虽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肉类加工滞后。 生猪养殖相对发达, 但现代化的屠宰加工企业不多,年肉类加工量还不到肉类总产量的 10%。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产品质量水平、包装水平不高,更没有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十分脆弱。2. 养殖方式落后 。目前,我区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规模化养殖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 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 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
2、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3. 生猪品种不优。 2011 年我区出栏生猪 238.6 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 106.8 万头,只占 44.7%,而外三元杂交比例还不到 30%。目前我区种猪年供种能力约为万头,只能满足区年需种猪的 18%。4. 安全水平不高。 生猪生产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等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区生猪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面临着多种疫病对生产的威胁。5. 销售方式落后。 冷鲜肉和肉制品外销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我区生猪外销以活猪为主,既增加了运销成本,又容易引发疫病。由于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2009 年运往外地每车生猪的运输费用为3000
3、 多元,而目前运往该地的成本达到6000 元,导致生猪外运减少,猪价下跌。6. 产业化水平低。 龙头加工企业对基地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连接不够紧密。 企业与基地之间没有形成约束机制, 没有可操作性合同。7. 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低。 受市场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 我区生猪生产仍然受到一定的冲击, 尽管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我们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调控市场的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型、风险型、低效型、振荡型的产业中彻底解脱出来。8. 资金制约瓶颈还没有彻底打开。 由于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用于生猪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 在目前市场风险增大的情况下, 龙头企业对基
4、地养殖户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 由于金融部门受信贷规模控制, 用于发展生猪生产资金少, 而且缺少中长期贷款。 现在看,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市生猪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9. 一些配套的服务还没有跟上。 主要是市场研究滞后, 技术指导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一些地方对发展龙头企业重视的程度高,抓的力度大,但对猪产业发展的市场研究不够,因而导致我们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提早预警。 技术服务人员减少、 经费缺乏,很难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服务作用。二、 推进生猪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应对当前生猪产业严峻的生产形势, 充分认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学习生猪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作法, 做大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关键是推进 “
5、三个转变 ”、强化 “五个重点 ”。三个转变即:推进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举, 尤其注重质量安全转变; 养殖方式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养殖转变; 营销方式由销售活大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五个重点即:良种繁育、质量安全、龙头加工、市场拓展、规模养殖。1. 优化生猪良种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种猪结构,确立生猪品改方向。 重点抓好良繁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民营种猪场,新建种猪扩繁场、制种场,使年种猪生产能力达到 10 万头以上,逐步改变目前大量依赖外地调种的局面。 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确保我区生猪良种覆盖达到 85%以上。2. 抓好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生
6、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 “三无 ”标准,即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 强化生猪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机制, 对严重危害生猪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强制防疫;加强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全面实行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生猪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的双认工作。3. 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 一是扩大加工规模, 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做大做强步伐。 二是提高加工档次, 大力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
7、却肉加工、熟食肉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层次、高档次加工,在发展肉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皮、毛、骨头、血等副产品加工。 三是着力打造品牌, 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品牌。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开拓省外市场、国际市场。 四是积极开拓生猪市场,生猪产业的发展最终出路和竞争的至高点是发展产品加工,但在目前我市生猪产品加工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推行产销对接,拓展活大猪销售份额,仍然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加强产销对接,建立规模养殖基地与广东等沿海地区和其它大中城市的生猪产销联建新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努力把我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成沿海等大中城市的定点养殖
8、、加工基地。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合作组织,组建生猪销售公司, 培育生猪运输大户等抢占生猪市场。五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引导、培育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和相对集中连片小区建设,培育一批优质、 安全生猪生产基地。 抓好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规范养殖操作规程,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提高规模养殖水平。与能源、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沼气池配套、 搞好养殖业生产环保试点示范,实现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三、发展养猪业的建议养猪业在我区的经济结构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 是多数职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何帮
9、助我区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根据多年来对国内生猪市场的观察及我区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建议国家和政府在今后的生猪生产发展中, 不但要在生猪供应紧张时扶持, 更要在市场价格低迷时, 搞好扶持。 对于国家和省扶持生猪发展的项目,在加快落实的同时要搞好项目资金的配套,及时拨付。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解决资金问题是加快养猪发展的前提, 要搞好农村信和对养猪业的投入, 政府拿出一定资金, 对养猪贷款进行贴息,以降低信贷利息。 同时要注意正确引导农户理智看待现今疯狂的猪市行情, 切不可片面追逐眼前利益, 不要盲目进行投资;
10、要从思想上让农户知晓任何产业的商业发展都具有其两面性的道理,也就是说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也必定会潜藏着一定的行业风险,以此来指导广大养殖户在进入生猪养殖行业时, 务必理性地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技术实力、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周全考虑影响发展生猪产业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而谨慎介入, 就是要时刻做到保持“盛时莫赶,贱时莫丢”那种平常投资心态,从而科学、正确决策自己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2.帮助农户树立科学的生态养殖发展观。大力推广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禁止污染环境,做到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全面推行生猪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才能使该产业在生态循环的前提下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从产业发展的需要
11、看,这一模式也将是畜牧业界发展的最终模式。3.区域规划,推广小区专业化养殖技术。鼓励小区内农户适度规模化自繁自养养殖, 做到小范围内生猪生产的 “自给自足” ,尽可能地避免因与外界交流时的检疫疏漏导致外来生猪疫病侵入,以实现养殖小区卫生防疫的区域化控制。4 . 搞好猪病防控工作。 要加强区域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快速扑灭猪病应急体系、 化验检验监督体系; 要切实做好猪病防疫工作, 国家和省要将常规免疫和强制免疫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疫苗款和防疫用工开资。 同时要在动物防疫部门的宣传指导下,增强小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大力推广防疫技术,推行农户自主防疫。 一改农户过去被动的等、 靠防疫习惯为农户自行主动的及时消毒防疫, 通过农户自己做好生猪养殖程式化防疫,避免因防疫员频繁穿行于不同栏舍间操作的同时带来的防疫风险,从而实现小区生猪疫病的超前防控,减少疫病损失。5 .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设备、设施,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垂直管理, 以便政令统一、 步调一致地为广大养殖户开展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同时要扶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