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
饲养员正在收捡鸡蛋。
思乐工作人员正在腌制火腿。
恩施黑猪。
猪肉腊制品制作。
记者 胡军 实习生 黄青 通讯员 李晓伊
初冬时节,漫步在龙凤镇杉木坝村,走进恩施市龙凤联强农贸有限公司,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鳞次栉比,一头头健硕的生猪在圈内撒欢,饲养员们忙着喂料、清扫圈舍……这一幅怡然和谐的场景,是恩施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该市以生态立牧、产业兴牧、特色强牧、安全促牧为思路,以建设畜牧强市和百亿畜牧产业为目标,以“强猪增禽壮牛羊、三抓五化促跨越”为重点,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链建设,全市畜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畜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35亿元。
打响“恩施黑猪”品牌
“嘿嘿,还不动啊,起来得了,现在硬是懒!”12月13日上午,恩施市百草池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人员一边拍打着栏杆一边挥着手,想要叫醒那些正酣睡的黑猪。
“天气变冷,这些黑猪就窝在这里,平时它们成群跑到山上去,更有意思咧!”养殖人员介绍道,这些黑猪上午9点左右就会按时到后山去觅食,山上没有设置栅栏,完全采取“放养”的模式,下午5点,也不需要人去吆喝,这些黑猪就会按时回来。
今年60岁的肖成林是恩施市百草池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0年肖成林下岗后自主创业,开始养土鸡、开农家乐。由于儿时曾在家放过猪,对于黑猪养殖有浓厚的儿时情结,曾经黑猪猪种几近灭绝让肖成林记忆深刻,再加上不断涌现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肖成林看准了黑猪养殖这个项目。
2013年,在政府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之下,怀着儿时情结和食品安全理念的肖成林投资了300万元左右进行黑猪养殖。黑猪养殖的关键是猪种的保种和采取无人工饲料的放养方法,于是肖成林从老乡那里找来20多头黑猪猪种,在白杨租赁500多亩的山林来放养黑猪。
“前几年都是资金投入,基本上没有盈利,近两年才开始盈利。”肖成林感慨道,起初,人们在消费上更偏向于选择价格便宜的猪肉,黑猪的市场较小。最近几年,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更偏向于选择绿色健康、口感好的猪肉产品,黑猪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现在我们线上线下都有销售渠道。尤其是现在接近年关,杀年猪的人有很多,黑猪的销售情况也不断有了起色。”
如今,肖成林的黑猪养殖合作社已经形成规模,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增收。每年,都有30多户的贫困户按照代养要求,通过猪苗代养,合作社回收的方式来创收。
恩施黑猪,是鄂西黑猪的一种,由于恩施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人们的饮食习惯、经济人文等因素,恩施黑猪成为恩施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而且饱含着恩施悠久的饮食文化。《湖北通志》《咸丰县志》上就有“陈—牛—羊—豕”祭祀和“细阴米各用膏煎水煮”作“茶饮”(即用细茶、糯米、猪油等制成的饮料)的记载。
近几年,恩施黑猪品牌知名度不断打响。省畜牧部门将“恩施黑猪”列为湖北省地方优良品种
为结合恩施独特区位优势,把恩施黑猪品牌推向全国,带动恩施经济发展,恩施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稳量、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以白杨坪、三岔等乡镇为重点,不断稳定生猪产量,打造黑猪品牌,实现生猪生态发展、优质发展。恩施市连续12年获得了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稳固全国调出大县地位。
生态家禽产业旺
用活政策,规模化养殖让畜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日前,走进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新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正挑选可出栏的肉鸡。
新旺牧业是一家从事集土鸡孵化、放养、销售、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企业,是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20强畜牧专业合作社”,2014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示范社称号。
从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企合作模式起,新旺牧业的养殖规模从千到万,从万到十万,直至跨越百万。自2013年起,该公司投资1亿多元打造家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建设有种鸡场、孵化场、富硒土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屠宰加工厂。在生产上,通过信息智能化、机械自动化、规模标准化的现代化养殖,实现土鸡放养绿色生态化,全面构建“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体系。
新旺牧业是恩施市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环节,新旺牧业积极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简要概括为“养殖土鸡—鸡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还田种植蔬菜或果木林园”。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1+1+X”规模化生产模式,即1个常年存栏6万只土鸡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配套1个有机肥加工厂,年出产有机肥1000吨以上,供应多个蔬菜种植园或果木林园;一种是“1+1+1”家庭农场模式,即1个家庭山林放养土鸡约200只,得到鸡粪谷糠的混合有机肥料6吨左右,可种植约4亩地的有机蔬菜,残次品蔬菜还可以用来养鸡。
目前,全市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67.8%,规模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装备配套率达到了75.95%。
近年来,恩施市家禽产业稳步发展。以舞阳、龙凤等乡镇为重点,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肉鸡产业和富硒鸡、生态鸡等家禽产业。恩施市畜牧局初步统计,今年将出笼家禽478万羽。
恩施黄牛“牛”起来
恩施市盛家坝乡是传统的黄牛养殖大乡。目前,全乡有养牛户超过5000户,饲养量万余头,年出栏黄牛近5000余头。
在该乡,有天然草场30余万亩,人工种植牧草3万余亩。在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的盛家坝,养牛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在国家肉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指导下,在盛家坝乡成功培育恩施黄牛“雪花牛肉”,市场价每公斤超过2000元,行情看好。
2015年,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五届技术交流及雪花牛肉品鉴大会召开。品鉴会上,恩施黄牛“雪花牛肉”受到百余位专家青睐,被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盛赞为一座值得开发的“金矿”。
如今,“恩施黄牛”早已成为该市有影响力的畜牧品牌。“恩施黄牛”获得了由省农业厅颁发的产地认证和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无公害认证两个证书。
以盛家坝乡为重点,打造全省“恩施黄牛”第一乡。面对“牛”起来的畜牧品牌,如何把品牌效应发挥到极致?如何让恩施黄牛成为一个惠及百姓、利润丰厚的大产业?恩施市畜牧主管部门一直在探索。
企业带动、农民主体、政府引导,“恩施黄牛”走出一条特色养殖之路。盛家坝乡拿出多项办法激励养殖企业和农民养牛,制订了《盛家坝乡养牛五年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乡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200万元,对新建栏圈按每平方米135元进行补助;对全乡能繁母牛每头每年补贴500元,产犊牛补贴500元。政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贫资金300万元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金融机构为养牛户提供担保贷款,并对贷款利率给予适当优惠。政府对养牛业发展突出的村进行重奖。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规模化养殖让恩施市畜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目前该市有专业合作社39个,带动贫困户1404户,合作社+农户+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贫困户搭起了致富“桥梁”。
纵观全市,已发展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个,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1个,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8个,蛋鸡年存笼5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个。
一个个规模养殖场,为农牧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2018年,全市预计出栏生猪110万头,预计出栏肉牛6.7万头,预计出栏家禽478万羽,预计出栏肉羊26万只,预计禽蛋产品0.72万吨,预计肉产产量11万吨。
畜牧业实现“八连增”。2018年,畜牧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比2011年的19.69亿元增长56.25%。该市畜牧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多次受到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表彰。
市、乡、村三级冷链体系建设日益规范。市级现有40立方米冷冻库、40立方米冷藏库,疫苗冷藏运输车一台,备用冰柜7台;乡镇有冷链室、防疫物资保管室、冰箱冰柜;村级有防疫室。
在恩施市,畜牧业发展深入人心,畜禽养殖已逐步成为农民返乡创业、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
树龙头,畜牧业建设蓄势待发。目前,该市拥有国家、州、市三级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1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战略指引,有龙头带动,有共同努力,恩施市畜牧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