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稳产保供见成效 促猪肉价格回归常态

(202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与统计调查业务的深入融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黔南调查队聚焦服务民生,紧扣保供稳价等民生统计,组织开展黔南生猪产业发展及猪肉价格波动对人民群众生活消费影响的专项调研,着力提升统计服务社会公众、服务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黔南州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

(一)2019年-2021上半年黔南生猪产能恢复情况

2019年,黔南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能繁母猪数量锐减,导致仔猪猪源紧缺,仔猪价格快速上涨,养殖户增栏补栏困难,养殖积极性受挫,生猪产能遭重创。全年生猪存栏123.56万头,同比下降25.98%;生猪出栏178.59万头,同比下降9.81%。

2020年,全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工作要求,着力提升生猪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产业化的“六化”水平,推进生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生猪产能快速回升。全年生猪存栏181.5万头,同比增47%,出栏216.23万头,同比增21%。

2021年,全州将生猪产业列为农村产业革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化措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补栏增养全面提速,重点实施生猪产业“百村百场百万头”高标准生猪育肥示范工程,生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州生猪存栏184.67万头,出栏101.1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5%和6.7%,生猪产能已恢复到常年水平。

图1 2019-2021(1-6月)黔南州生猪存栏、出栏数

(二)黔南生猪产业发展特点

1.养殖方式由分散向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转变。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生活环境的整洁化,部分农民不再把养猪当成零存整取的副业,加上养猪业的疫病风险、市场风险,散养户已逐步退出生猪养殖业。与散养户的分散养殖比,规模化养殖场在生产效率、控制原料、疫病防控、解决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对惠水县散养户的走访调研了解到,作为只养10头左右育肥猪的散养场,在圈舍建设、防疫措施、环保等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养殖户已准备退出生猪养殖业。与此同时,在走访的惠水县贵州顺华种养殖有限公司的情况却截然相反,作为与德康集团合作代养的养殖场,其圈舍建设、饲养技术、疫病防疫、环保设施等都有德康集团派专人指导。养殖场的饲养人员介绍,由于设施完备,只需一名饲养员就能轻松完成每天饲养900头猪的工作。

2021年2月,黔南州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已达37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家,同比上涨24%;全州存栏生猪50头以上场(户)有6544个,规模养殖比重达40%以上。

2.“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化布局。黔南州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集中力量支持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落地扩大生产,实现生猪养殖的产业化布局。截至目前,黔南已相继引进上海东方希望集团、河南牧原集团等15家大型龙头企业落户黔南,形成了北以福泉温氏,西以惠水德康,南以独山日泉、正邦为核心的黔南生猪产业化布局。其中,全国排名前10强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有8家(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正大、双胞胎、大北农、德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中小养殖场”的发展模式,带动222个中小养殖企业补栏增栏,推动143个生猪规模化产业项目建设。本次调研走访的荔波县贵州章诚农牧投资有限公司就是由引进的日泉公司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养殖场”模式带动发展起来的中型养殖场;惠水县贵州顺华种养殖有限公司是引进的德康集团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来的新型养殖场。两家养殖场的相关人员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非常有信心,都有想继续扩大规模的计划。

3.改良生猪品种,提高优质肉猪比例,增加市场竞争力。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黔南州以温氏、大北农、新希望、日泉、德康、智源、海大等企业为育种场龙头,建立起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层次分明的塔形种猪繁育体系,对生猪品种进行改良。2020年,黔南长顺智源和贵定海大分别从丹麦、法国引进曾祖代纯种猪2250头和2000头。其中,长顺智源所引进的2250头为国内单批次最大规模种猪进口。贵州日泉公司与美国PIC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建立PIC配套体系基因评估,不断提高种群质量,去年以来,1.7万头PIC猪共产仔猪32万头。

二、猪肉价格已回归常年水平

猪肉在我们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以来,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据黔南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显示,2021年7月,随着黔南生猪产业发展的持续向好,黔南猪肉市场价格已回归非洲猪瘟发生以前的常年水平。

(一)近年黔南猪肉价格走势情况分析

1.2019年猪肉价格走势情况分析:2019年1-6月,黔南生猪供需平稳,市场上猪肉零售价格稳定。1-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猪肉均价为31.4元/公斤;3-6月,猪肉市场零售均价为29.07元/公斤。6月下旬黔南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从7月开始猪肉价格持续走高,11月份涨至全年最高价56.19元/公斤,12月小幅回落至53.5元/公斤。

2.2020年猪肉价格走势情况分析:年初在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前期非洲猪瘟以及春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于年初再度出现明显上涨,2020年2月份猪肉市场零售均价已高达68.32元/公斤,比2019年全年最高价格(56.19元/公斤)每公斤高出12.13元;3-6月,随着春节节日影响因素的消失和常规消费淡季的到来,猪肉价格进入下降通道,6月份猪肉价格回落至51.84元/公斤。由于每年6月份左右是仔猪的出生期,6-7月份生猪的供给会相对减少,且由于仔猪生长期较长,猪肉价格会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因此7-9月,黔南猪肉市场零售价在56.11元/公斤至58.99元/公斤之间高位小幅震荡;10-12月份,随着育肥生猪出栏数量的增加,猪肉市场零售价格开始走低。

3.2021年1-7月猪肉价格走势情况分析:2021年全州将生猪产业列为农村产业革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化措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补栏增养全面加快,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基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出栏量显著增加,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市场价格明显回落。2021年2月,受春节过节因素的影响,猪肉市场零售均价为56.32元/公斤,为1-7月最高价;从3月开始,在常规消费淡季和生猪供应显著增加的共同推动下,猪肉价格持续走低,7月份黔南猪肉市场零售价已回落至29.66元/公斤,基本回归常年价格水平。

图2 2019-2021(1-7月)黔南州猪肉价格走势图

(二)猪肉价格波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猪粮安天下”,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性产业,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近三分之二,在非洲猪瘟疫病传入之前,我国生猪产量和猪肉消费量都占全球50%以上。2018年8月,辽宁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其后逐步蔓延至全国,疫情引起大量生猪死亡或被扑杀,生猪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引起中央高度重视。2019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猪肉价格与消费物价水平关系密切,做好生猪保供稳价工作事关国计民生。

1.猪肉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价格(CPI)影响显著。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黔南猪肉市场零售价格持续上涨,且涨幅不断扩大,带动黔南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明显。2019年1-12月期间,黔南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2.6%,涨幅比上年同期(1.3%)扩大1.3个百分点。2020年在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前期非洲猪瘟的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持续保持高位震荡,2020年1-12月,黔南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1%。

2.猪肉价格上涨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猪肉是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消费品,但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会降低居民对猪肉的消费热情。据黔南中心城市都匀市生猪屠宰场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9年1-5月,非洲猪瘟疫情尚未发生时,全市生猪屠宰数量为2.54万头,日均屠宰数为172头;2020年1-5月,在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前期非洲猪瘟疫情的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居居控制猪肉消费量,全市生猪屠宰数量仅为1.97万头,日均屠宰数为137头;2021年1-5月,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回落,居居消费需求量也开始逐步回升,全市生猪屠宰数量为2.1万头,日均屠宰数为143头。

3.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明显上涨。据黔南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与上年同期比,在外餐饮价格上涨5.1%、牛肉价格上涨12.3%、禽肉类价格上涨8.5%。2020年与上年同期比,猪肉价格上涨50.4%,带动在外餐饮价格上涨10.3%、牛肉价格上涨13.8%、禽肉类价格上涨2.7%。

三、做好生猪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建议

俗话说“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猪肉价格的暴涨或暴跌都会影响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健康发展。2021年黔南州将生猪产业列为农村产业革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当生猪养殖业成为一种主导产业,支撑它的主体就应该是以养猪为主业的企业,而不应是散户。如何跳出“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怪圈,需在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下,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的产能升级。

(一)以政策为导向,做好生猪产业的产能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全州生猪规模化养殖虽然在稳步发展,但规模养殖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深层次上入手,用政策手段引导生猪产业调整生产结构,鼓励扶持规模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中小养殖场”的发展模式,改变散养户的养殖模式,支持生猪生产、环境控制、动物防疫、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发展“果-沼-畜”等循环发展模式和技术,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范围,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推动黔南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时时监控生猪市场供需预警信息,加强猪肉市场价格监测

1.加强和完善猪肉市场引导和价格监测体系。政府部门应健全和完善科学高效的预警监测系统,设立存栏量、价格行情警戒线,当生猪存栏量、价格行情接近警戒线时,及时通过专业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预警信息。例如,2021年6月2日,为更好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预案》提出,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2.认真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居民消费价格(CPI)单月同比涨幅或CPI中食品价格单月同比涨幅达到启动联动机制的条件时,要及时完成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促进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三)加强生猪生产监测,畅通种猪和仔猪调运

认真做好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备案信息更新,建立规模养猪场户信息备案管理和生产月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生猪生产形势变化,简化种猪和仔猪异地调拨程序,合理制定防疫检测机制,促进生猪产业跨区域发展。在简化程序的同时要严格把控猪肉来源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