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目标

2014年力争保质保量完成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个,3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规模猪场都要参与标准化示范创建,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生猪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二、创建内容

(一)必备条件

1、参与创建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场址不得位于禁养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2、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已在县畜牧兽医局进行了养殖备案登记,并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及《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场档案》。

4、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清洁生产实现粪污治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未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的老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并做到了达标排放或全部综合利用。

5、养殖规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实行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猪存栏1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育肥猪1500头以上。

6、已获得部、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不列入此次创建范围。

(二)主要内容

品种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生猪品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养殖设施化。养殖场栏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栏舍设计,实行免冲洗工艺。

管理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建立标准化养殖档案,各类生产记录齐全(包括:生产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进记录、配合饲养使用记录、兽药购进和使用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销售记录)。

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猪实行无害化处理。

粪污无害化。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实行干清粪工艺,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准(需提供当年环保部门出具的废水监测报告)。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为加强我县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领导工作,县农粮局成立“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另文下达),研究确定参加2014年市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的规模猪场并组织实施,有针对性指导养殖场按照示范创建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制定改造方案,督促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建立、完善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

(二)时间安排

3月份制定方案并研究确定参加2014年市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的规模猪场;4-8月份按要求组织实施,9月份县农粮局对照要求进行初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10月底前向市畜牧兽医局申请验收。

***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于2008年8月申报,同年11月批复,2009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在***县的实施,是全县养猪业乃至整个畜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我县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年和生物环保养猪推广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实施园区示范、龙头带动战略,建设畜牧业强县”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到 2011年底,全县生猪存栏68.61万头,出栏110.06万头;牛存栏7.08万头,出栏5.12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出栏60.04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出栏2388.04万只;畜产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3.2万吨、3.38万吨、1.53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一)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市畜牧局、市财政厅转发省畜牧兽医局、财政厅

<关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畜牧产业实施方案的批复>(临牧计字[2008]25号)文件的批复要求,我县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5个,生态循环示范基地1个;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1处;举办培训班,购置有关培训设备49台(套);疫病监测设备32台(套);扶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   (二)资金投入及使用。   1、省以上资金。省以上资金共到位401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80万元、省级标准化养殖资金80万元、省级家畜良种补贴资金30万元、省级重大动物病虫害防治资金15万元、国家生猪良种补贴资金96万元。   省以上资金共支出401万元(详见下表)。   序号   类别   到位金额(万元)   支出金额(万元)   建设内容   备注   1   中央资金   180   180   省集中采购设备39台套30万元。养猪场建设25家100万元,生态养殖示范1处25万元,培训设备购置2.981万元人工授精站建设22.019万元。   省级标准化养殖资金   80   80   养猪场建设25家80万元   省级家畜良种补贴资金   30   30   生猪人工受精站建设30万元   省级重大动物病虫害防治资金   15   15   疫苗、消毒药品等购置15万元   国家生猪良种补贴资金   96   96   猪精液补贴9.6万袋。   合计   401   401   2、县财政资金。到位资金245.8967万元,实际支出245.8967万元,共补助通过县级标准化验收的169家养殖场。   3、自筹资金。共有25家规模化养猪场承担标准化改扩建任务,1家养殖场承担生态循环养殖示范,26家养殖场完成自筹资金投入达到1029多万元,改扩建猪舍35670平方米。   二、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管理制度建设及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项目建设和管理办法要求,按照项目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由有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项目的实施,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指导小组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建立健全了《***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管理制度》、《***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绩效考核验收方案》等规章制度,保证项目运转有章可循,建设规范。   (二)资金管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进行使用,实行转账核算,上级到位资金在实际支出前,由县财政局暂存,对于先建后补的项目,待验收合格后,由县畜牧局提出拨付申请,一周内将资金划拨到项目建设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应付款项待设备到位经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即行拨付,按项目进展情况拨付的款项实行报账结算。   三、实施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建立监督考评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明确动态监控、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等措施。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县畜牧局在每个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养猪场、屠宰加工厂、合作组织、兽医站等单位派遣一名督导人员,实行包扶责任制。相关设施设备购置主要有省畜牧兽医局统一招标采购。小型工程如中等规模一下养猪场的建设由县畜牧局技术人员帮助规划和设计,实行每月一次集中调度,不定期指导的办法进行项目建设督导,大型工程采用招投标制和项目建设监理制。   (二)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上级业务部门从方案编报到项目实施,都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项目建设、省畜牧局先后2次在我县组织养猪场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召集座谈会,听取生猪产业发展意见。省、市畜牧局派出专家20余人次亲临我县授课、到场指导,传授养猪技术。县直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职能,积极服务于项目建设,县财政局认真搞好资金支持和服务,对于到位的上级资金,在第一时间发文通知畜牧局,对于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多渠道整合,将最大可利用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县土地部门积极帮助协调土地,及时办理养殖场土地备案手续。县科技局组织下乡科技特派员,重点向项目承建猪场倾斜。县农业局组织各乡镇经管站,指导帮助专业合作社建设。正是由于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和帮助、县直各有部门的密切配合,才使得我县项目建设迅速推进。   (三)推广宣传、示范带动。为扩大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我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县畜牧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畜牧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在信息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项目实施以来,先后12篇报道被采用,其中被市畜牧局简报采用5篇,县级以上领导批示2篇,另外制作DVD光盘3000套。到集贸市场、养殖场户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技术交流活动50余次。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四、项目建设成效   在项目实施带动下,全县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畜牧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迅速增加。商品猪场标准化改造不但提升了项目承建猪场生产水平,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掀起了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的热潮。目前,已有150处畜禽养殖小区(场)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其中蛋鸡12处、奶牛场7处、肉鸡场19处、肉牛养殖场4处、肉兔养殖场4处、肉鸭养殖场3处、生猪养殖场100处、奶山羊养殖场1处,占全市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区)的20.5%,总数位居全市第一。616处养殖场通过县级标准化验收,3处养殖场被农业部命名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处养殖场通过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   (二)生态效益明显。承担项目建设的25家养猪场全部采用了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实现零排放。项目建设期间全县新增生物环保养猪垫料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可减少粪污排放60万吨左右。   (三)全县动物防疫机构设施设备得到初步完善。项目配备了急需的技术推广培训、疫病防控、良种推广等设施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县畜牧局及全县19个乡镇兽医站冷链设施健全,初步建成了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四)技术推广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项目实施以来,县畜牧局取得国家专利1项,参与的“生物环保养猪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主持开发研究的“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另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县科技进步2、3等奖。先后被市畜牧局授予“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全市生物环保养猪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在我县首次实施,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项目建设质量不断得以提高。对于下一步项目建设工作,我们认为:   (一)扶优扶强,促进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转型。当前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正处在从散养模式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转型时期,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在扶持资金有限,不能全面覆盖要求扶持并有进行改扩建积极性的养殖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扶持资金额度和场户数,应加强调研。扶持资金过于集中,导致大多数养猪场享受扶持门槛过高,难以调动广大养殖场(户)改扩建积极性,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的功效势必减弱,发挥不到项目建设应有的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而扶持资金过于分散,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就我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年出栏1000头左右中等规模养猪场将逐渐成为主流,我县确定25家养猪场,一方面进扩大了覆盖面,实现了扶持资金额度和场户数量较好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起到国家政策导向作用以及建设单位的示范作用,促进整体畜牧业养殖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对基层畜牧机构的扶持,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基层畜牧兽医监管和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乡财政大多比较紧张,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等设施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今后仍需极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建设的扶持。   (三)中小型养殖场财务规范管理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养殖场(户)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建立账务的意识和习惯,不注重保管有关票据。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培训和督导,树立他们的会计核算意识。   1全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安市畜牧业坚持调结构、稳生产,全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9年全市生猪总存栏31.3万头;出栏生猪51.04万头,牛0.99万头,羊2.424万只,家禽1668.23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01%、5.91%、5.30%和10.89%。实现肉类总产量6.88万t,禽蛋产量1.61万t,奶产量0.19万t,2019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3.34%。   2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措施   2.1多措并举稳定生产   2.1.1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南安市按照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依法划定和调整禁养区,及时制定下发《南安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方案的通知》。   2.1.2积极落实相关生产扶持政策(1)落实财政保险政策扶持。对达标排放的年出栏2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流动资金贷款给予2%贴息支持。2019年10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南安市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1200元调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从500~600元调至800元。(2)规范设施农用地备案。对新增养殖设施农用地,在其他条件符合备案要求,申请人主动承诺备案后3个月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评审工作,南安市允许容缺,先行备案。(3)创建泉州市级生现代猪产业园。园区内生猪规模养殖场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规模生猪增加年出栏。(4)做好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增加省内南平、三明等地的生猪调入量解决南安市生猪供应不足问题。   2.1.3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提升基础产能(1)积极宣传各级有关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养殖企业提振信心,积极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2)鼓励指导有条件的生猪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提升改造,可有效实现扩容增养。(3)推进生猪“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符合要求的生猪养殖场申报列入省、泉州市控生猪养殖基地。(4)统筹兼顾发展草食动物和蛋禽产业。引导发展投入成本低、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禽蛋、草食动物和水产品生产,多元化增加肉类供给,满足市场消费。   2.1.4加强指导推广生态养殖(1)继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结合河长小流域整治,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指导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安装节水水表,推广异位发酵-零排放的粪污处理模式,实现“零排放”。(2)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南安市已委托编制单位完成《南安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施方案》编制,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生猪规模养殖场按要求全部建设异位发酵床,全部实现“零排放”,实现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4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2.1.5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供应(1)推进生猪“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符合要求的生猪养殖场申报列入省、泉州市控生猪养殖基地。(2)加强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认真落实省、泉州市调运监管政策,加强产销对接,严格执行生猪及其产品准调证明制度和“点对点、批批检”的跨区域调运政策,增加省内南平、三明等地的生猪调入屠宰量。(3)有效引导增加生猪存栏量。协调引导符合条件规模养猪场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   2.2加强监管促进健康养殖   2.2.1规范处置病死畜禽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指导督促养殖场户规范病死畜禽的处置。   2.2.2保持高压严打严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养殖、屠宰环节等执法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3当前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3.1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养殖成本增加,企业投入明显不足;加上生猪养殖存在环保压力及疫病防控风险,且养殖用地涉及多部门审批,新(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困难较大;全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不紧密,市场竞争乏力,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增加值和综合效益。   3.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不充分   南安市粪污资源化利用普遍存在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利用难,支持政策不足、引导调控难和科技支撑不到位、技术推广难等四难问题。   3.3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影响仍未消除   (1)一些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不高,疫病防控仍然存在薄弱环节。(2)虽然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生猪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仍比较担忧,大都不敢扩大产能。(3)目前市场上种猪和仔猪供应较为紧张,均要提前预订,且价格仍在小幅走高,由于饲养成本过高资金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养殖场户无力购买猪源补充只能处于少量养殖状态。(4)目前生猪养殖业价位高,未来产能可能会进入过剩阶段,存在大幅降价的风险,市场投资较为谨慎。   3.4队伍不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待遇差,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乡镇兽医人员青黄不接,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技培训不够、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4畜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加快规划编制,强化养殖培训   (1)及时编制完善全市畜牧业养殖规划,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养殖培训,全面提高饲养户的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畜禽养殖的思想观念,促进发展现代畜牧业。   4.2加快推动畜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1)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2)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同时,利用空闲地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牛、羊、禽、兔等草食动物养殖。(3)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利用南安市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4)全面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则,支持养殖场户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条件,指导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的成本。   4.3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投入稳定生产   (1)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制定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2)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服务。(3)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4)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通过项目实施,实施标准化养殖,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和保障市场供应能力。   一、主要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1、畜牧生产稳定发展。元至6月,全市生猪存栏39>!<.56万头,同比增长3.29%,出栏40.27万头,同比增长5.72%;山羊存栏15.12万只,同比增长11.7%,出栏9.46万只,同比增长8.17%;牛出栏5526头,同比增长30.1%,家禽出笼177.99万羽,同比增长11.52%,禽蛋产量2406吨,同比增长4.88%,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553亿元,同比增长6.49%。完成畜牧业固定资产投入2600万元,占年计划的52%。   2、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全面提高。动物防疫继续实行“政府组织、中心运作、村级协助、行业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检查督办,对全市127个村级报免室进行了逐一检查,并下发了通报,有力的促进了防疫工作的开展。经宜昌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检测,我市春防抗体总合格率99%,防疫效果位居宜昌市县市区第二名。我局组织乡镇畜牧兽医中心主任进行了交叉检查,学习了经验,增强了认识,开拓了思路。今年上半年在周边县市疫情较重的情况下,我市加强防疫,严防死守,全市畜牧业没有发生重大疫情,保持了平稳、安全、健康发展。   3、畜牧项目进展顺利。对240万元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建设进行了检查督办,目前,总体形象进度已完成建设任务的90%,并对项目建设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向上级业务部门申报了260万元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并对拟建业主进行了实地踏勘。对乡镇上报的1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的业主进行了审核和实地调查。确定了2个生态养殖示范点和1个山羊养殖小区,目前业主正在按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投资60万元的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和投资42万元的王家畈、潘家湾、松木坪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完成形象进度的95%,预计8月份可全面完工。   4、科技推广工作有声有色。组织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开展畜牧科技培训23场,编写培训资料1万份,受训9000人次。推广了六种养殖模式和十项畜牧实用技术。上半年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公猪23头,引进波尔公羊15只。   5、畜产品安全监管扎实有力。对枝城、王畈、红花套3个分所的选址进行了踏勘,并向市政府递交了置换土地用于建设分所的请示。上半年,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217份,自行监测猪120份,均为阴性。与规模养殖场、大户、经营者签订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350份。检查兽药饲料经营门市部100多家,立案2起,送省检测兽药、饲料样品30个。定点检疫生猪1.65万头,牛560头,羊1420只,运输检疫生猪57964头,无害化处理生猪435头,查处动物卫生案件12起。   二、主要做法   (一)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一是抓好占地60亩、投资4000万元的清江肉联有限公司畜禽交易市场规范建设,帮助申报80万元的冷链物流项目,从生猪调出大县资金中安排68万元,扶持其做大做强,确保年内屠宰交易生猪40万头,实现交易额4亿元以上,其中屠宰10万头,交易30万头。二是抓好投资1010万元的生猪良种繁殖场建设。安排50万元,对其进行扶持,用于7栋2500平方米栏圈及附属物换顶、1000平方米生猪发酵床建设、增加40套母猪产床、引进25头种猪、场内绿化等。三是规范专业合作社动作。通过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及农民互助组织,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上半年规范枝城老屋里、聂家河渔洋明珠生猪合作社运行,外销生猪4700多头。   (二)采取五条措施,应对生猪市场变化   针对生猪生产的严峻形势,采取五条措施:   一是加大生猪市场行情预测预报。组织召开了生猪行情预测预警专题会议,编写4期《宜都畜牧》猪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刊,通过宜都畜牧兽医网、会议等渠道,加大生猪市场信息宣传,指导养殖户调整母猪配种计划,动员养殖户适时出栏,引导养殖户正确认识、科学应对生猪市场行情变化。   二是加大母猪保护力度。执行母猪淘汰申报审批制度,实行淘汰一头就引进或选留一头的母猪更换机制,有计划性地淘汰劣质母猪,严厉打击非计划淘汰母猪、非法收购母猪行为,确保母猪基础群稳定,全市现存栏母猪3万头以上。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当年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每个奖励0.5万元。对新建人工授精站,经验收合格,每站奖励2万元;销售本地生猪1-5万头一次性奖励2万元,5-10万头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人工授精站从省级以上原种场引进良种公猪的,每头给予1000元补贴;村级报免室规范运行,常态防疫,每个补助500元;全面启动生猪保险政策,   母猪保险面达95%以上,稳定了生猪产业发展。四是加大生猪疫病防控。高标准完成了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了消毒灭源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养殖户在生猪价格低迷时期特别要高度重视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严防出现猪贱轻防疫现象,避免因疫病加重养殖户损失。加强生猪疫情监测,确保无重大生猪疫病流行。   五是加大标准化建设。利用市场空闲时期,加大生猪圈舍改扩建等基础建设,上半年改造栏圈200户,改栏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配套沼气池200口立方米;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发展年出栏百头以上生猪养殖户20户,新增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家。   (三)完善防疫机制,切实搞好春防   我市春防从3月10日至4月20日,历时40余天,共注射猪瘟苗注射31.72万头份,防疫密度99.9%,注射生猪口蹄疫苗31.72万头份,防疫密度99.9%,猪蓝耳病防疫31.72万头份,防疫密度99.9%;注射牛口蹄疫苗16563头份,防疫密度100%;注射羊口蹄疫43526头,防疫密度98.8%;注射禽流感苗72.15万羽,防疫密度99.6%;注射鸡新城疫苗79.48万羽份,加上规模养殖户本身的防疫数,总防疫密度达到了99.5%。另外,本次防疫我们还注射了猪水肿病苗1万头份,猪链球菌苗0.8万头份,仔猪副伤寒苗1.2万头份,丹毒肺疫苗1万头份。除去怀孕、发病的畜禽外,“两瘟四病”的总免疫密度基本达到了6个100%。在今年春防中,一是落实了责任,彻底消灭免疫死角。二是把握重点。指导和帮助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完善防疫设施,建立健全了防疫制度。三是强化督察。3月中旬,市畜牧兽医局春防督察专班对全市春防进度进行了督查,各乡(镇)处也都配备了2名机关干部随时进行督察,并实行防疫周报制。5月5日至15日组成调查专班对我市各乡镇、陆城街道办事处的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交叉调查和抗体监测,共做血清830份,其中猪血386份、牛羊血70份、鸡血274份,总有效抗体滴度达86.3%。   (四)依法实施检疫,加强执法监督   坚持防检统一,实施有效监督,严把产地、屠宰、市场、运输各环节检疫关,实行查证验标、严格检查,达到了以检保防、以检促防的效果。一是严格检疫。上半年共定点屠宰检疫生猪1.65万头,牛560头,羊1420只,运输检疫生猪57964头,对检疫票、证、章、标识(志)建立了专帐和登记制度,责任到人,对购进和发放的票、证、章、标识(志)进行了严格登记,便于检查、核对,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强化投入品监管。组织全市执法人员30人,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开展兽药、饲料市场大检查,对100多家兽药、饲料经营主体拉网式排查,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和标签标识不规范等不合格市场主体,查处兽药、饲料违法案件2起。对全市10个畜禽养殖小区、500家养殖大户养殖环节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对养殖环节禁用药、限用药和休药期规定执行情况的开展检查。加强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上半年送省化验饲料兽药30个品种,从源头上保障投入品的安全。   (五)开展培训示范,推进科技入户   科技兴牧是业务部门的打门锤。上半年,我们狠抓了培训、饲料、样板、服务、模式推广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声势浩大的畜牧科技培训,组织技术骨干下到乡镇、村、组,采取多种形式对乡镇兽医、村组干部和养殖户进行培训,向他们传授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市场走势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提高饲料的入户率,推广“三料一补”技术,向养殖户重点推介了正大、华美、希望、北农大、正虹五大知名品牌。三是办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品改、小区三大样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兴建彭兵、吴建平生态养殖示范点,在王家畈、红花套兴建山羊“1235”模式为重点的草畜配套样板。四是强化服务,在全体兽医人员中,深入开展“一人带五户、全程搞服务”活动。在今年全市组织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中,我局荣获送科技下乡先进单位,2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获先进个人。   (六)加强作风建设,创建和谐机关   今年上半年,全局推进效能创优工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促进勤政廉政。一是深入开展机关“五联”责任制,即联乡镇、联项目、联发展、联推广、联执法,推进效能建设,推动了作风转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落实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及目标任务分解,下发了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崇廉洁、知荣辱、转作风、促发展,坚定理想信念,使畜牧系统广大职工为民、务实、清廉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进一步筑牢。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效能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务、政务和机关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管理。四是切实做好工作,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对各类案件,局党组集中进行分析研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件,全部处理办结。五是抓好“城乡互联、统筹共建”工作。上半年,局班子成员和老屋棚村两委班子一起座谈,召开村民大会共商发展增收措施。硬化公路6处5公里;解决四组22户人畜饮水难,新建引水管道3000米,蓄水池30立方米;维修整治10口堰墉;柑桔密改稀200亩;新发展密植茶园100亩。出资8000元新建村档案室、陈列室;出资8500元,新购打印、复印机、扩音设备全套及办公桌一套。六是抓好“四创一保”工作。组织机关干部集体参加保洁活动2次,安排干部轮流保洁值周。七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上半年共办理1件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了“三见面”,满意率100%。八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上半年公开招标采购春防物质60615元。   三、存在的主要要问题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问题   一是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效益明显下降。猪粮比价跌到盈亏临界点以下,规模养殖户出栏一头肥猪亏80-120元。畜牧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监管体系不全,手段乏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难度加大。三是规模养殖业污染问题仍很严重,治污难度加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抓生产保目标。下半年要结合全市畜牧业生产发展态势,夯实各项畜牧业发展措施,要加强信息和预警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产销的引导作用,指导养殖户适时填槽补栏,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积极和财政、保险部门联系,落实母猪的饲养补贴和保险政策,确保全年完成生猪出栏80万头,牛出栏1.6万头,羊出栏26万只,鸡出笼450万只,禽蛋产量4700吨的生产任务。   2、抓防控不放松。严格按照动物防疫“三四五”(即:“三个确保”<政府确   保密度、财政确保经费、部门确保质量>、“四个百分之百”<防疫密度、免疫标识、免疫出证、免疫档案登记达到百分之百>、“五个不漏”<市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工作目标,狠抓监测、免疫、消毒、检疫和重点区域监管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防疫密度,强化疫情检测,确保全年实现无一起疫情蔓延、无一人感染的目标。当前,要重点做好夏季动物防疫查漏补针工作和动物血防工作。3、抓好标准化养殖示范。对符合建标准化栏圈的农户,签订建设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力争全年完成“150”“500”标准化猪舍18栋,新建人工授有站12个。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anfangsoft”为你整理了这篇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现将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生猪稳产保供,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   2020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障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的有关政策,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增强信心,多措并举狠抓生猪稳产保供,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截至第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22.8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8万头。呈现出生猪生产稳定、供应充足、总体向好的态势。   (一)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印发了《商河县加快生猪生产恢复三年行动方案》,分解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压实各方责任。将各镇街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任务列入年度考核,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督查结果,确保完成2020年生猪生产恢复任务。   (二)政策落实有序。一是提高生猪养殖保险标准。将育肥猪、能繁母猪保额由500元/头、1000元/头分别提高到1000元/头、1500元/头。二是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将2019年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用于种猪场直补、生猪良种引进、保险、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中心建设等。三是做好禁养区优化调整工作。今年,对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调整方案已于2020年2月14日公布实施。   (三)加快主体培育。通过“双招双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猪养殖,逐步建立以大型养殖场为引领,适度规模场为主体,家庭牧场为补充的标准化生产格局。2020年,商河新建(或改扩建)生猪养殖场5家,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增加生猪存栏6.5万头。同时,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以及雨润控股集团25亿全产业链项目已落户商河,正在稳步推进。   (四)强化技术指导。借助生猪产业联盟、农业农村部直连直报系统,强化产销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生猪生产产能,努力避免价格波动伤农伤民。同时,组织54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入户指导,指导生猪良种高效繁育与安全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生物安全防护和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打消养殖场户顾虑,广泛调动其恢复生猪生产产能的积极性。   二、狠抓绿色畜牧,推动全县畜牧业转型升级   (一)深化种养结构调整。以实施粮改饲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推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计划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3.83万亩,计划收贮全株青贮玉米9.585万吨。实际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341872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0.81963万吨。进一步推进了饲料作物产业与畜牧业发展紧密衔接,促进三元结构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二)继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及智慧农业应用创建。一是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2020年共创建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处。二是以整建制、高标准建设济南智慧农业试验区为契机。创建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技术集成应用,2020年,2家畜牧养殖企业被评为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三)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目前,全县16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配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设施,处理设施配建率已到达10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已超额完成农业部、省、市年度目标任务。二是“试点县”项目通过验收。2020年6月29日,实施的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7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建立的“一主线、两目标、三体系、五模式、三循环”的“商河12353”发展模式,得到肯定。三是开展商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试点试验。目前,该试点试验已获批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四是倡议建立了商河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联盟,于2020年6月6日正式揭牌成立,推进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抱团发展、融合发展,促进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上台阶、提质效,有效解决全县养殖场(户)与有机肥企业在畜禽粪便加工过程中处理难、存储难和销售难的问题。   由于当前猪肉市场消费不旺,加之玉米、人工等养殖成本持续高位运行,预计今年5月前生猪价格总体仍将低位徘徊,养猪亏损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农民和一些养殖企业在高成本压力的制约下,一致认为养猪“无利可图”,收益不稳,都在考虑如何尽快“调头转行”或“洗手不干”。生猪生产面临的严重逆境,对稳定和发展畜牧业、缓解“三农”问题,可谓是一个“直面冲击”和“严峻挑战”。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稳定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尽快扭转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可能继续下行的局面,稳定生猪生产,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从多方面调动地方政府和养殖场户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在落实现有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的同时,继续采取措施促进生猪平稳生产;国家发改委采取下跌调控预案,稳定市场价格。   加快落实生猪扶持政策。中央继续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5亿元投资计划已下达各地;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政策,6.5亿元补贴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地方,推进生猪品种改良,优化生猪品种结构;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资金规模不低于去年21亿元的水平,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部将积极推进各项扶持政策的加快落实,尽快将政策资金落实到养殖场户,稳定养殖积极性。   强化生猪疫病防控。农业部近期连续下发通知并派出工作组,督促各地加大生猪疫病防控力度,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等各项防控措施。继续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猪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切实落实强制扑杀补助政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补助;中央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资金6.5亿元,将于近期下达。   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指导地方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启动生猪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今年先行创建50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大力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和安全高效饲料配制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加强信息和宣传引导;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养殖场户进一步优化调整猪群结构,加快淘汰低产老龄母猪,及时补充优质后备母猪,采用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养殖亏损。   一、三县(区、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大英县、广安区、华蓥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大英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大英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大英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大英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大英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大英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   (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大英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大英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大英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与三(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三、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五)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项目地址: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聂村   项目负责人:崔义峰 陈科宁   技术依托单位:陕西正大有限公司   概 述   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拟在我省扶县武功县武功镇建立基础母猪300头商品仔猪猪标准化繁育基地。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优质商品仔猪供不应求。而且农户素有传统养猪习惯和经验,养猪生产已逐步地向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   建设优质生猪良种繁育项目,可以同蔬菜、苗木等种植产业有效结合:养猪业可以提供种植产业优良的有机肥料,提高蔬菜果品质量,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并可以有效调整并优化农村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村养殖种植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第一章 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据统计的现状:20__年,全国存栏48200万头,出栏61800万头,猪肉产量4702万吨,而真正好的品种仅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14.9%。   陕西省近年来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实现了全省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为适应陕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标准化养殖项目。该项目将采用“种猪基地自繁自养”的经营方式和“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科学管理”的经营方针,创建绿色肉品养殖基地。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目的   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二、促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三、发展绿色品牌产品,带动区域养殖规模。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该项目建设是消费市场的需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安全、优质、新鲜及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二、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的需要。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养猪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需要   四、推广标准化养猪利国、利民、利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新鲜、优质的猪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优质安全的猪肉食品较少,因此,肉猪销售市场潜力更大,而且售价比一般猪肉市场售价高,带动了当地农民养猪增收,发展了当地经济。   一、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生猪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母猪补栏难以同步,正是切入和发展的良好机会   2、生产效益显著,生猪补栏谨慎   3、猪肉价格市场分析   根据农业部对347个县的定点调查,20__年4月末,肉猪的市场价格为110.65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价格为18.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按目前的价格水平,养一头商品猪获毛利300-350元,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企业每头毛利400元以上。   4、我国猪肉消费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__年1月-11月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为每月1.67千克,与20__年同期消费量基本持平,占肉禽类消费比重为55.31%。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我国人口达14亿以上,人均肉类消费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约70千克,其中猪肉约为45千克(占65%左右),猪肉的需求量为6300万吨,以平均体重82千克计算,需出栏肉猪7.[,!]68亿头。   第二节 产品销售   一、自繁自养,标准化养殖,提高蓄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产业经营模式,是生产经营真正做到种猪供应标准、养殖管理标准、防疫标准、治病用药标准、流通外销统一。   二、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使企业推销出的产品成为信誉高的著名品牌,并对公司的产品注册商标,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应用现代先进的食品生产危害性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可从良种繁育、养殖育肥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制定科学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和技术管理措施,确保终端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四、强化养殖基地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优质高效养殖技术与无公害饲养技术。   五、该项目建成后,建立猪肉定点销售网点,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高效运营的市场销售网络。搞好猪肉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拓宽销售渠道,进行网上销售,争取取得最佳的销售效果。   第三章 技术方案   一、技术来源及水平   依托陕西正大有限公司养猪生产管理技术。   二、总经营流程   本项目采用整体经营一体化模式,建立全封闭的良种繁育体系。   三、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的总体指导原则: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四良配套   本项目采用两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流水线生产工艺流程。 以达到有计划地配种繁殖、合理利用猪舍和相关设备、全年均衡产仔的工厂化生产。   四、 项目技术工艺标准。   品 种:正大优良种猪。   工艺设计:采用正大集团生产流程及标准化设备设施。   布 局:两点式饲养方法,分为母猪区和育成区,所有项目都设参观通道。   生产方式:以周为生产节律,分段两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自动化饲养方式。种猪年产2.25胎,母猪每胎活仔数10头,母猪分娩率高于85%,仔猪平均出生重1.5公斤,21天断奶仔猪重6.5公斤,断奶仔猪成活率97%。   营 养:采用正大集团养猪标准营养体系,全价颗粒饲料。   疫病防治:采用正大疫病标准化控制。   环境控制:采用正大养猪的环境控制标准,实行温度、湿度、通风、空气质量等综合环境自动化控制。   粪便处理:全部粪便污水采用沼气发酵处理。   五、 疫病防控制度   (1) 按照NY/T 5033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2) 种猪必须从无疫病区的种猪场引进。   (3) 种猪引进后至少经4-6周隔离检疫,期间确诊健康无病原体带入的,根据原种场免疫史,对症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后,方可进入猪群。   (4) 生产场原有的猪群发生传染病时,要划定疫区,进行封闭隔离,限制猪群移动,加强消毒,禁止工作人员进出,防止疫病扩散,再选择疫苗、血清、药物、以减少损失。   (5) 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对所有的猪只进行隔离扑杀或焚烧,以免疫病扩散。   (6) 每年对猪群进行一次疫情检测,并结合猪群抗体水平修订和完善 免疫程序。   (7) 病死猪及其产品按GB-16584的规定进行处理。   (8) 养猪场定期进行灭鼠和无害化处理,药瓶等废弃物按GB -8596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四章 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主要目标   建设300头基础母猪的标准化商品仔猪繁育基地。   第二节 项目内容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1、设计原则及建设标准   推行“自繁自养”产业化运作模式确保绿色商品猪产品基地的建立。   2、建设规模   利用养猪场原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扩建新的猪舍,建设年存栏基础母猪300头、种公猪8头的养猪场。全负荷生产年出栏5000头商品仔猪。   二、项目规划和布局   1、项目布局   分为三大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包括按工艺流程布置的各栋猪舍、更衣室、消毒室、隔离室、值班室等。生产辅助区包括兽医室、饲料加工间、水塔、配电房等。生活区包括生活办公区等。   第三节 项目的技术关键   一、仔猪繁育工艺   本项目采用自繁自育、两阶段式饲养、“全进全出”全年均衡饲养的标准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舍内采用自动引水、人工送料、人工清粪的生产模式。   1、品种选择   采用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   2、生产工艺   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采用同期措施,批量定期配种,批量生产,以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保持每一生产阶段的固定性。   二、绿色优质商品猪生产要求   生产过程的具体要求是:   1、生产标准化。   2、品种选育、营养科学化。   3、疾病防治规范化,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   第四节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国和国行业标准《种猪场建设标准》以及建设部有关土建标准。   建设工厂化养猪场,猪舍内的环境条件执行GB/T17824.4《中、销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二、养猪场设备   种猪的饲养设备包括猪栏、保育箱、饲料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清粪系统、通风系统、卫生防疫系统、供电系统及饲料加工设备。   根据生产工艺各阶段需要的猪栏数进行认真的计算,并留出必要的调动用栏,使猪栏不在任何一个阶段缺少和余剩,既不影响生产,也不浪费建筑面积,使生产车间达到最佳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章 效益及市场风险分析   第一节 效益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采用现代化设施养殖三元商品瘦肉型猪,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培植区域支柱产业。该项目的建成可大大推动武功县一方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当地25户农民(每户饲养100头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育肥猪,每户增收3万元。对推动区域养殖业现代化及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副产品利用分析   养殖业的副产品――猪粪,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当地苹果等种植业的单产和质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从而使养殖业、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   三、预期经济效益分析   每年出栏优质育肥猪5000余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150万元。   四、社会效益   实施本研究项目的目的就是探索改善和控制猪舍环境的有效措施,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保持猪群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从这点看,它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现实的和显著的。   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对养殖业而言,疫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全面采用“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科学管理”的经营方针,并且由高级兽医专家全程指导,确保疫情的发生和防治。   另外市场风险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何来掌控这一规律,除了自身的严格管理外必须壮大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在把握市场盈亏周期规律的同时,优存劣汰,更新品种,适时增减出栏数量。   第六章 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第一节 投资预算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   1、建设投资   该项目建设投资300万元,主要包括:   (1)工程费用2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180万元,设备购置费40万元。   (2)引种费80万元。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以经营成本费用基数,按扩大指标估算法(资金率按20%计)估算,该项目所需全部流动资金60万元。   三、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为120万元,个人贷款资金80万元,需 财政配套支持资金160万。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1、资金使用计划   该项目申请的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引种费以及设备购置费及部分土建工程。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其余的土建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   2、资金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门账户与项目资金核算机构,接受商业银行及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发挥资金效益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   第八章 可行性研究和结论   关键词:农业三新工程;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91-03   近年来,受生猪养殖利润丰厚的诱惑,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生猪养殖中。如何确保生猪养殖场养猪的数量与质量,发展养猪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与农民富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虽然养猪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品种质量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猪场选址不科学、场内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盱眙县是生猪养殖大县,荣获江苏省“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生猪养殖一直是该县的主导产业,生猪养殖量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疫病和粪污对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加大,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生猪健康养殖,投入奖补资金用于引领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发展高效健康养殖,而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难以获得奖补资金扶持来发展高效健康养殖。通过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众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得到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扶持,更好地解决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难题。   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与制度设计   1.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   农业三新工程是江苏省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强农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现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通过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   1.2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设计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果,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强化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督查和验收管理规定的通知》、《江苏省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规范了项目申报、实施、监管、验收等各方面的行为。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请、科学评审、专款专用、绩效评估的原则,要求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首席专家监督指导和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实施制度。   2 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2.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制度   江苏省每年根据产业或重大技术推广需求设立若干技术推广协作组,每个协作组设立一位首席专家,指导各项目单位(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相关技术集成推广,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应用。盱眙县于2012年6月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在项目申报时便与项目试验示范场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相关的执行专家技术团队,开展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获批后,积极开展相关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设立项目基地标识牌,进行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2.1.1 协作组首席专家及其团队的监管指导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项目协作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项目单位的执行专家、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场负责人的培训、座谈,到项目单位试验示范场指导技术集成,定期听取项目单位的汇报并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点,推进项目实施。   2.1.2 形成汇聚协作组专家团队智慧的三新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要求 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实际,要求项目单位围绕以下要求的方向开展生猪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①养殖环境优化、种猪种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入手对影响其猪群健康生产的相关环节进行HACCP分析,测试相关环境因子,分析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②加强投入品控制、改进饲料生产与储藏工艺、强化养殖流程质量监管等措施,实施有效营养调控,禁止使用霉变或添加违禁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增强营养性免疫力,保障猪群健康。③改善猪场消毒隔离、防鼠防蚊蝇和粪污处理设施,改进猪场消毒防疫流程,规范饲养过程、减少饲喂应激、防止过程性霉变污染,减少蚊虫侵袭等有效措施,改进示范基地生物安全状况。④完善猪场各类生产信息录入及报表制度,总结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2.2 执行专家及技术小组实施项目   依托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和江苏省财政资金的扶持,项目单位——盱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方案和协作组专家团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改进饲养设施条件,完善技术措施,强化规章制度,从饲养管理技术和养殖场建设改造规范这两方面集成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和实施方案。   2.2.1 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进行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基础好的养殖场推广“两点式”生产工艺,提高圈舍利用率。   (2)饲料选择。①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②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③严防饲料霉变。④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⑤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育肥猪出栏前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制度。   (3)猪舍管理。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以及管理方案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妊娠前期定位饲养、高床产仔和高床保育是关键技术,猪舍设施设备都是围绕满足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的生理特点,而解决了哺乳母猪怕热乳猪怕冷的矛盾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前提。   (4)疫病防控。①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②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③根据本地和本场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工作。④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2.2.2 养殖场建设改造   (1)根据《畜牧法》有关规定和农业部有关文件要求,将畜禽标准化饲养场概括为必须达到“五配备、四分开、三改变、二分离、一利用”。“五配备”即配备兽医消毒设施、配备兽医防疫设施、配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备畜牧兽医专职人员、配备养殖档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四分开”即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生产区与集污区分开、健康畜禽与发病畜禽分开、种畜禽与商品畜禽分开;“三改变”即改变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改变水冲式清粪为干式清粪、改变无限制用水为控制用水;“二分离”即场内设施要做到固体污物与液体污物分离、雨水与污水分离;“一利用”即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被农田果园利用。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有三种:即固体粪便采用强通风静态堆肥技术模式、液体粪便采用农田利用技术模式、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技术模式。   (2)结合“六项创建”活动,推进相关创建标准。盱眙县根据养殖场状况,结合江苏省组织实施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新型畜牧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六项创建”活动,提出建议,推进规模养殖场达到场区布局科学、饲养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档案记录齐全等相关创建标准。同时,依据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意见,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团队不断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3 实施效果与意义   (1)将项目实施与开展“六项创建”活动等业务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落实。大力推广生猪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全面推进粪污综合利用,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升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省项目协作组专家的培训指导和项目的开展落实,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增强了基层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了生猪养殖的发展空间。   (2)农业三新工程发挥了巨大积极作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推广的问题,推动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难题,也进一步密切了与养殖场户的技术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走进了中小规模养殖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二是鼓励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提供了规模养殖场户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机会;四是部分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推广的经费;五是让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提高科学养殖理念。   一、全区生猪产业发展概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4号),我区自20**年以来,按照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和强化“三带一群”建设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及《**区**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确定现有的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强标准化集约型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优化资源配置,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优势,加快推进发展种猪场和生猪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生猪产业优势明显。**区被列为国家级养猪县区之一。长期以来,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区传统的产业,生猪饲养量走在全市中上游。20**年,全区生猪产业遭受疫情影响,但全年生猪饲养量仍达到31.29万头,出栏18.37万头,猪肉总产1.84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生猪收入占农业内部收入的38%,20**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42万头,成为我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生猪产业条件优越。我区具有发展生猪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大户,加之生猪业在我区具有明显的普遍性、传统性;且生猪生产本身对资源条件适应强,受耕地、气候和地理因素制约性小,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平川、丘陵均可养殖。特别是20**年以来,我区按照“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的原则,大力实施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坚持“引导改造小农户,扶持发展重点户,规范提高专业户(场)”的原则,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培训,从场区建设、供种、供料、防疫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生猪品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促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建立了铺镇新铺、宗营打钟寺、武乡宋沟3个二元母猪繁育示范村,全区生猪良种率达到95%,三元杂交猪覆盖率达到86%,生猪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生猪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全国生猪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空间增大,特别是**等公司鲜肉大量外销,对我区生猪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我区致力于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培育饲料加工、生猪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等专业养猪村,培育了**猪场等一批良种猪场,建成了17个肉食品集贸市场、1个专业化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营销加工企业、生猪营销大户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以饲料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了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体系和生猪疫病防治网络,把生产服务拓展到了生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因此,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凸显生猪产业主导地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生猪健康养殖;改善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抵御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提升生猪养殖生态化水平。规划以铺镇、宗营镇、龙江镇、望江乡、徐坡乡、七里办事处、舒家营办事处等单位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动员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生猪养殖的有效模式,创新思维,强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发展养殖大户,以规模养殖场建设和“一村一品”工程为抓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效益,确保规划一场(片),建成一场(片),投产一场(片),带动一片。到20**年,制订20项以上生猪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建成大中型沼气池25口,利用“猪—沼—粮”生态循环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完成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种植业相匹配的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布局。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猪产业在全区农业中率先发展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品种改良、规模化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疫病防控、生猪产品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生猪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畜牧业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障发展”的发展原则,按照“万头起步,分散布点,规范管理,普及良种”和“规范老企业,扶持新企业,做强大企业,发展加工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培育和发展规模养殖场,壮大养猪专业村,大力普及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建立生猪产业集群。   (三)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能,积极解决生猪养殖用地问题,加快土地向养殖大户流转,整村推进,重点突破,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养殖场(户)最直接、最关心和发展生猪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加强设施配套和科技服务。   4.典型推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有生产经验、掌握技术能力强的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培育骨干养殖大户,带动普通养殖户的发展,整体推进全区生猪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5.养殖场(户)投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养殖场(户)自愿的前提下,以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加快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的发展,积极引进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养殖场(户)效益。   三、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目标任务。   20**年,我区生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到5亿元;基础母猪存栏2.4万头,建成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万户、养殖专业村26个;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框架。   (二)基本思路。   一是强化生猪产业在现代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农业率先突破发展;二是坚持依靠科技,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生猪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健康养殖业;五是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猪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二)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25口、标准化猪舍**0栋,改造圈舍50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1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三)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0头,纯种母猪**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年度实施计划   (一)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2.92万头,出栏18.37万头,饲养量31.92万头,生猪产值1.65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0头,母猪专业村1个,扩繁场1个,商品代场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218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6848户,养殖专业村5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21万头,饲养量36万头,生猪产值2.94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500头,母猪专业村2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7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4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800户,养殖专业村1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三)2009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27万头,饲养量48万头,生猪产值3.9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8200头,母猪专业村3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5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9500户、养殖专业村1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四)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3.5万头,出栏30.5万头,饲养量54万头,生猪产值4.48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18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6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00户、养殖专业村2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6万头,出栏34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区上成立由副区担任组长,农业、畜牧、计划、财政、林业、交通、水利、环保、农发办、电力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镇乡应相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奖惩措施,并把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内容,确保规划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各项目实施部门要密切配合,锁定任务,统一目标,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调整品质结构,加快生猪良种工程建设。以龙兴、赛优、金园、顺合等大型养殖场为依托,以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为骨干品种,淘汰低中档次品种,大力推广三元杂交品种,扩大繁育群,力争每个镇(乡)建成1个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群规模扩张。到20**年,基础母猪扩增到2.4万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仔猪40万头以上,实现生猪品种优良化,并严格种猪管理,规范种猪生产经营秩序。   (三)大力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和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全面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建设质量和标准,本着效益第一、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群众自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形成订单养殖、集中出栏、批量销售的养殖格局,基本消除千家万户零星散养,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养殖规模的突破性扩张。   (四)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生猪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要率先实施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严格控制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加快实现科学化饲养、全程化监控、安全化生产。鼓励各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生猪产业开发;允许开展技术承包,或与养殖大户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五)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和组织,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依法制定动物防疫计划、措施,完善快速反应应急预案,备足应对突发疫情的物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和防疫监督检疫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重大动物疫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和防疫监督工作,完善制度和标准,落实强制免疫、检疫、消毒、扑杀和堵截等疫病控制措施,以控制、消灭规定动物疫病为目标,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建设。   (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内外市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地客商投资开发生猪产业,尽快建立起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扶优扶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销售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兴、赛优等规模养殖场和皇冠、汉森等定点屠宰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力度,鼓励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国际化的生猪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   (七)完善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增加资金投入,把生猪产业发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生猪生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体系、疫病监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计划、农业、畜牧、交通、水利、环保、电力、农发办等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每年安排1—2个项目,用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沼气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八)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产业的贷款,各类金融机构要用好财政贴息、扶贫贴息等政策,支持生猪规模养殖贷款;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提供生猪生产和加工企业以及农民兴办规模养殖场所需流动资金信贷支持。同时,区上将成立生猪产业贷款担保中心,为养殖场(户)扩大生产提供贷款担保,缩短贷款办理时限,简化审批手续。   (九)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大中型养殖场适当补助,同时建立生猪良种补贴和生猪规模养殖奖励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其补贴和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对生猪营销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给予适当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十)落实用地用材用电的支持政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陕政办发(20**)5号)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0号)文件精神执行。农业、财政、土地、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都要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积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措施,土地部门要简化生猪用地审批程序,龙头企业建设用地纳入当年用地优先安排审批;兴建养猪示范场及扩大圈舍用地视同农业用地办理审批手续;临时性养殖场,按临时用地审批,只收取审批工本费,不养猪时恢复原貌;允许农户有偿向生猪生产及加工企业和养猪专业大户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参股经营;凡在农户院内搭建圈舍,或房前屋后搭建圈舍与邻居无矛盾而不占耕地的,可由农户申请、村委会审查、镇土地规划部门审批搭建圈舍,报国土资源**分局备案,农户不再养殖必须拆除。养猪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所需土地,可在离农户较远的空闲地、废弃地、河滩地或搞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土地中建大型养猪场,优本人申请,村镇审查,报国土资源**分局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镇政府与农业局可参与对圈舍的规划、设计,使其设计合理、排污方便、保护环境。林业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对发展生猪修建圈舍、养猪场所需木材,按自用材优先审批。水利部门要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帮助解决好人猪饮水问题。生猪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用电统一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各部门都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生猪产业大发展。   (十一)加强生猪信息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生猪产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搞好对生猪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其产品均衡上市,防止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健康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抓好区、镇(乡)、村三级产业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遍及全区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   (十二)加强项目建设,提升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各有关单位要下功夫争跑规划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结合灾后重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行项目捆绑,切实抓好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确保规划项目如期完成。引导“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协助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落户我区,进行生猪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生猪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加快品牌建设步伐,鼓励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生猪,不断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化发展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