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猪;养殖;关键技术

生猪全身都是宝,其中猪肉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猪皮可供人们用于制造皮鞋;猪毛可供人们用于制造洗衣用的毛刷,在现代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猪毛还可用于制造人们穿的毛衣;猪粪尿可供广大农民作肥料用,用于改良已硬化板结的土壤,减少化肥的使用,进一步节约经费,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农村,猪粪尿还可作生产能源,用于制造沼气,以解决广大农村的燃料问题,减少污染,节约煤炭能源。为了增加农民养猪的经济效益,减少因动物疫病、饲料成本、猪种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现结合安龙县实际就如何养好生猪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1选好品种是关键

生猪成长速度的快慢,品种起着关键性作用[1]。在实践中因选种不当存在的例子很多,以兴隆镇红星村农户曾某家为例,该户2009年8月购进4头由纯种内江母猪与纯种苏白公猪进行交配,产下的“子一代苏内杂”仔猪断奶时体重20~24 kg/头,用兴义饲料公司生产的“大北农”牌饲料按10%进行配料饲喂育肥,90 d后这4头猪体重达120~130 kg/头,可出售。同样以该村农户黄某家为例,该户在2009年9月购进6头由纯种长白公猪与苏白母猪进行交配,产下的“子一代长苏杂”仔猪体重19~22 kg/头,用同种品牌饲料、同样饲料配方及同样饲养时间,这6头猪体重仅有68~74 kg/头,不能出售。实践证明,选种不同品种在同等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选好猪种;只有把选种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上,才能缩短养猪饲养周期,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和节约劳力。

2合理配料是重点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要进一步稳定仔猪的最高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需对仔猪进行补铁,因铁是造血原料,仔猪正常生长每天需铁7~8 mg,若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储备铁将在7 d内耗尽,仔猪就会患贫血症而影响其正常生长[2]。另外,因仔猪饲养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长较快,故对仔猪要提早开食和适时补给全价混合饲料和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及抑菌药剂,既能刺激生长又能防治仔猪白痢,可实现仔猪获得高能量、高蛋白,从而达到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进一步防止“僵猪”的产生。仔猪生长成为架子猪后逐渐育肥,饲料配方将发生改变,饲料配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育肥猪的增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饲养育肥猪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掌握适当能量水平,其饲粮合理的能量浓度控制在以1 kg饲粮含消化能11.925~12.552 mj为宜,同时补给必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饲粮中粗蛋白水平和赖氨酸分别控制在约16.0%和6.2%较为合理;合理控制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矿物质以钙、磷为主,并按2%补给食盐,进一步控制粗纤维水平,保持在6%~8%最为合理[3]。实践证明,按上述要求进行配料较为合理,既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3饲养方式为主导

育肥猪饲养方式正确与否对其增重速度、料肉比和胴体品质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配合最佳,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直线饲养是根据育肥猪饲养标准饲喂全价饲料,不限量饲喂,一竿子养到底能缩短育肥期,减少维持消耗而节省饲料,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前高后低饲养是使育肥猪全期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水平,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降低后期日粮的能量水平,限制脂肪的沉积。把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好最佳饲养方式,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4]。

4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

人们常说“养殖要稳当,防疫驱虫是保障”,搞好养殖离不开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适时搞好猪预防注射和驱虫工作是增强生猪免疫力、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育成率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整个猪群健康无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搞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w、猪蓝耳、仔猪副伤寒及猪水肿病等疫病的预防和猪体内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等工作,若正在成长的生猪被上述疫病或其他动物疫病、体表体内寄生虫侵害,轻则带来一般经济损失,重则造成所养生猪“全军覆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导致整个养猪产业彻底失败;若搞好了生猪疫病预防和驱虫等工作,即使感染普通病也能治愈,只造成轻微的经济损失,养猪经济效益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能为养猪业保驾护航,真正体现“养殖要稳当,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的道理。

5参考文献

[1] 随祥恩,各修俊,王学增.农村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40,153.

[2] 杨彩荣.补铁在仔猪饲养生产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31.

[关键词] 母猪生态养殖 养殖质量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81-01

在畜产品市场中,供需变化瞬息万变,而市场对于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追求确实永恒的主体。猪肉作为大众餐桌上最为普遍一种肉类,保证其产量和品质对维护消费者健康和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切实保证市场上猪肉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在母猪养殖过程中积极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母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其与传统的饲养模式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次研究主要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就母猪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母猪品种的选择

母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生态养殖的发展状况和仔猪的品质和质量。因此,在选择母猪品种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几点要求进行选择。首先,要选择有奶的母猪。尽量避开有瞎乳和肉乳。母猪的数量应该保持在8对以上,要选择排列均匀,间距较大的母猪;其次,查看。的启齿要大,与猪尾根据的间距越大越好;再次,查看膘情。不要挑选过肥或者过瘦的母猪,应该选择膘情适中的母猪进行饲养;最后,还要选择那些性格温顺,不挑食,容易养殖的母猪进行饲养。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要综合考虑妊娠母猪的身体健康和膘情等因素,对于妊娠母猪的饲养,饲料应该科学搭配,每天饲喂的次数控制在2~3次左右,这样在保证母猪营养搭配的同时,还可以供给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饲喂的饲料禁止混入发霉、变质和低质量的饲料,更不能饲喂含有抗生素、棉粕以及酒精的饲料。建议饲养户在妊娠母猪怀孕85天之后,逐渐的改善饲料,提前哺乳期的饲料。同时,还要增加妊娠母猪的运动次数,防治好寄生虫疾病。

2.2 坚持单独饲养的原则

妊娠母猪单独饲养能够为母猪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生长环境,避免母猪之间打架和相互之间撕咬以及拥挤等问题的出现。坚持单独饲养,能够实现精心呵护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禁止惊吓、追赶、鞭打母猪,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如果圈舍较少,可以在母猪怀孕3~4个月之后进行单独饲养。

2.3 保证足够的运动量

妊娠母猪运动一定要合理,适量,一般情况下,在妊娠的第一个月,要保证妊娠母猪吃好、睡好,尽量让其少运动,在妊娠后的2~3个月之间,积极引导母猪适量进行运动,每天进行2~3次的运动,每次运动1~2个小时。进入到妊娠期4个月之后,逐渐降低猪的运动量,直到母猪生产前7~10天左右,可以不让母猪运动。

2.4 创建一个良好饲养环境

保证为妊娠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尽量减少环境应激因素对母猪的影响。及时的清扫圈舍内的粪便和尿液,合理的开展消毒工作,注意加强通风换气,保证圈舍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当。冬季做好妊娠母猪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

3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首先,在妊娠母猪进入产房之前,要对产房进行全面的消毒,并要保证产房的情境和干净。在母猪生产的场所铺上稻草,为母猪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此外,还需要的对接生人员的手臂和手指进行全面的消毒,必要时对母猪身体的后半部分给予全面消毒;其次,做好母猪难产的充分准备工作,一定要配置有接生经验的饲养人员进行接生,对那些不能自主进行生产的母猪,要及时采取人工助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再次,在母猪顺利生产之后,应该立即对母猪以及产床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母猪伤口和生殖器进行消炎药消毒;第四,在母猪生产后一小时内,让母猪引用温开水,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生产所带来的疲劳感。母猪生产之后,一般会出现食欲降低的现状,这时应该以易消化饲料为主,少食多餐,注意饲料投喂的量,禁止突然更换母猪的饲料种类;第五,母猪生产以后之后,可以适当的让母猪进行适量的运动。在仔猪断奶前以后,逐渐降低对母猪精饲料的供给量,并在母猪断奶当天停止投喂精饲料;最后,母猪生产之后,可能会出现多重疾病,因此,在母猪哺乳期间,要密切观察仔猪和母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4 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首先,重视疾病免疫工作。母猪生态养殖需要高度重视疾病防疫工作。养殖户应该根据本地区内疫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做好蓝耳病、猪瘟、猪流感、细小病毒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要将其作为疫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免疫;其次,做好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母猪产后常见疾病有产后瘫痪、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炎,这些疾病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疫情扩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合理用药。疫病在防治过程中,难免会使用药物。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用量,尤其是对于抗菌消炎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一定要谨慎使用。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抗生素能不用的尽量少用,能少用的尽量不要超量使用,禁止使用违规药品,保证猪肉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忠琛,王伟平,宋颖. 规模猪场饲养母猪的七条基本原则[J].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0(03)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备受宠爱的美食,特别是生态猪肉,在人们的餐桌上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生态猪养殖产业,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包括养殖设备的落后等,造成生态猪的养殖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传统生态猪养殖弊端,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养殖技术的阐述

1.1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环节

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极为关注,其关系着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猪的养殖场地,要利用绿色的材料进行场地的地面构建,地面构建材料的选择,要以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为主要选择对象,保证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干燥,利于空气的传播和流动。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养殖场地定时清理,保证养殖活动高效进行。

1.2对食物的供给活动进行管控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应饲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农田,进而,与饲料生产的场地具有极大关联。包括饲料的种植场地、草地环境等。健康的饲料在生态猪养殖活动中的运用的同时,生态猪粪便可以作为养料,对饲料场地进行施肥,进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影响。对于生态猪的饲料的配搭,要增加矿元素的含量和维生素元素,增强生态猪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猪肉的质量。

1.3管控水源

水源是生态猪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饲养活动离不开水。对于生态猪养殖活动的水资源的供给,要保证水源的健康和绿色,保证水资源没有被工业活动和化学物质所污染,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也要注意生态猪的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定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的质量,防止受到其它外来元素的影响。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也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入盐和矿物质,维持生态猪的健康。

1.4疾病的管控和预防

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养殖活动中,对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患病的生态猪,进行管理和及时治疗,促进生态猪养殖顺利进行,减少因为生态猪患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生态猪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管理体系,把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患病的生态猪群体,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对饲料槽、水槽等设备,进行及时前面的消毒,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保证生态猪疾病的传染率最低化,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大好局面。

2养殖技术的发展形势

2.1经济体系形式

我国的生态猪养殖,主要是利用基地和企业单位、养殖户进行相互运作形式。这一运作活动,主要是由养殖场地构建生态猪的养殖计划,利用企业公司进行农户的招引,对猪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其掌握养殖计划和养殖技术后,展开养殖活动。养殖基地可以为生态猪养殖人员给予技术饲料的支持,并在后期为其提供销售的技巧和渠道。

2.2散养的形式

生态猪的散养形式,与以往的养殖模式具有极大不同,主要是把生态猪放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散养的形式,增加了生态猪的活动区域,使生态猪和生态环境建立联系性,生态猪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自主觅食,增加了生态猪的自然性,保证生态猪肉的绿色。生态猪的散养形式,把猪和大自然进行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灵活健康养殖环境,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也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可谓两全其美。

2.3立体养殖形式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立体养殖形式就是这种进步的产物,适应养殖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于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对生态猪的饲养品种和饲养的密度进行增加,进而提升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立体养殖形式,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饲养的不同环节具有极大影响。例如,优化了农田和猪饲养活动关系,丰富了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3结论

生态养殖这一技术主要包括饲养动物的卫生环境、喂养饲料、病种的预防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猪的生态养殖则主要指的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喂养的饲料是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以及添加剂的,猪是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此外,在养殖猪的过程中,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来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用。其生产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产品的肥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

2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分析

2.1猪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所需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2.2猪生态养殖中对疾病的处理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2.3沼气的利用技术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2.4原生态放养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2.5发酵床养殖技术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2.6林下养殖技术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2.7种养结合

养殖技术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晓东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新华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一方面,猪的生长速度与品种有着密切关系。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表明,在养殖时间、饲料以及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差异化品种的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不同。因此,针对猪品种的选择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当地气候条件与地形条件等因素,南方地区需要选择可以适应湿热气候的品种猪;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相对寒冷和干燥,需要选择生长周期较短、摄入量较少的品种猪;另一方面,一旦仔猪断奶后应该及时圈养栏中。相较于成年猪的喂养方式,仔猪喂养更为严格,需要定量、定时的投放专用饲料并且每日饲料量适当增加,直至仔猪饲养至3-5个月后更换为勤添少喂饲养方式。科学控制饲料添加的次数,大约在3-5次,再次饲养2个月后饲料添加的次数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减少至3次。猪舍如果面积相对较大、数量较多,则可以选择特定区域当做猪的采食场,喂养时可以直接将食物扔到地上,引导猪自由选择进食时间和数量。

2.生态猪养殖技术

2.1发酵床养殖技术

作为相对成熟和现代化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其符合当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最低标准,属于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环保性养殖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可以将环境控制、养殖粪便处理、有机肥生产等环节形成有机链条,能够选择带有磨粉的植物以及农作物秸秆混合均匀的发酵物,当做主要饲料。猪在消化后排泄的粪便能够快速被分解、吸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而这种有机肥能够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作业里,有效解决养猪活动的粪便排放问题,并且提供了诸多矿物质有益菌等,通常情况下每头猪的实际占地面积控制在1.6m2左右,为猪生长提供更加理想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提高猪抗病毒能力,实现饲料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猪患病机率,从根源上保障猪肉质量。

2.2林下养殖技术

主要是把林地和猪圈有机结合的方法,因为林下养殖所覆盖的植被可以降低污染程度、节约土地资源,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保障猪肉质量。林下养殖技术选择需要符合自然领地,通风性较强,朝向阳面并且林地植物相对丰富。全面排查林地周围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源,防止对猪产生毒副作用。采取铁栅栏把选择的地址圈起来,林下养殖选择的品种猪不可以太大,从小猪生长适应林地的养殖环境。而如果养殖的猪已经过了成长期,则无法有效适应林地生活环境,出现疫病;如果养殖的猪相对较小,其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对于病毒抵抗的能力过低,实际饲养阶段非常容易被细菌侵入,爆发疫病。

2.3种样结合养殖技术

根据养猪—处理粪便—种植农作物—秸秆模式或产业这种运作链,将种植业和养猪串联起来,两者互相促进。猪粪便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实现养殖业的植物生长,并且农作物有效处理猪粪造成的各种污染。充分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上,使得种植业、养殖业和谐发展。将猪粪当做有机肥进行种植,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减少种植费用、预留更多收入空间。生态猪食用萝卜、白菜等饲料会成长为有机猪肉,大幅度增强猪肉质量。这一循环养殖方式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养殖业生态化。

2.4猪生态养殖疾病处理方法

生态猪生长全过程,应该重视疾病的预防,对生态猪展开实时检测,如果发现疾病预兆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如果出现疫情,则需要及时与防疫站工作人员获取联系,将病猪有效隔离起来,防止传染给其他未患病的生态猪并且方便对症治疗。全面消毒猪圈,控制病毒的扩散和发展,减少感染范围。加大未患病生态猪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治疗方案。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养猪户展开技术指导,帮助养猪户掌握最新的生态猪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生态猪疾病种类与基础处理措施、预防措施,从而在今后的养殖活动中高效控制传染,降低经济损失。

3.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第一,立体养殖模式。基于地理空间有限的条件上,优化养殖类型,促使生态猪养殖密度的合理增加,提高养殖效率。相关养殖户科学利用资源,比如:“鸭—猪—鱼”养殖体系主要按照生物学的食物链原理创新养殖方式,实现了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养殖资源的不必要损耗;第二,种养模式和自然放牧结合。自然放牧养殖模式中,生态猪活动范围并不固定,采取自由方式完成取食,使得生态猪和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形成自然界最为常见和主要的生物链模式,符合生态猪绿色、自然的生产特征;第三,基地—公司—养殖户模式。当前,基地—公司—养殖户模式广泛推广于生态猪养殖工作中,通过养殖基地完成生态猪养殖技术、养殖流程的标准规范设定。然后,通过公司推广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养殖户加盟,并且按照养殖基地所制定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和流程展开具体的工作。养殖基地应该按照养殖户实际情况,给予饲料、疫苗以及种猪等方面的针对性技术支撑,适当参照生态猪养殖速度给予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个性化商业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