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猪的生产用途、肉脂比例和体型特点,可将其划分为脂肪型、瘦肉型和兼用型三个经济类型。
(一)脂肪型
脂肪型,又称脂用型,这种类型猪的特点是脂肪含量较高,一般脂肪占胴体比例的55%~60%,瘦肉占40%左右,背膘厚4厘米以上。
该类型猪外形特点是:身体短、背腰宽平、臀部圆、四肢矮、背膘厚。全身肥满,头、颈较重。体长与胸围相等或相差2~3厘米。胴体瘦肉率在45%以下。
我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品种属于脂肪型,英国的原种巴克夏猪、大约克夏猪都属于此类型。
(二)瘦肉型
瘦肉型,又称肉用型。这类猪的胴体瘦肉多,脂肪少,一般瘦肉率在58%以上,背膘厚为2~3.5厘米。
该类型猪外形特点是:与脂肪型相反,头颈较轻、体躯长、四肢高,整个身体呈流线型,前躯轻后躯重、背腰平、臀方圆、体躯丰满。体长与胸围之差大于20厘米。皮薄毛稀,习性活泼,产仔率高,生长发育快,但对饲料要求较高。
外国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以及我国培育的三江白猪和湖北白猪均属这个类型。
(三)兼用型
这一类型的猪,生产性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之间,胴体中瘦肉率在45%~55%,背膘厚一般在3~5厘米。我国培育的大多数猪种属于兼用型猪种。
该类型猪的外形特点是:体中等长、背中等宽、腿中等高、腿臀丰满、身体结实、结构匀称、生产性能较高。本型猪肉品质优良,风味可口,性情温顺,适应性强。
我国新培育的猪品种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如哈白猪、新金猪、荣昌猪、民猪等,国外猪种以中约克夏猪、苏白猪为典型代表。
应该注意的是,猪的经济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较长时间的选育,是可以转换的,因而猪的经济类型会因人们选种目标不同而不断改变。例如,过去是脂肪型的原种巴克夏猪,现已选育成兼用型猪种;过去是兼用型的杜洛克猪,现已选育成瘦肉型猪种;瘦肉型的长白猪,在我国有些地区不正确的饲养条件下(即日粮中碳水化合物过多),其体型和产品指标就会接近兼用型猪。
(一)地方猪种
1.太湖猪
(1)产地与分布。太湖猪(图1-1、图1-2)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和沙乌头猪等7个类群,1974年起统称为“太湖猪”。
图1-2 太湖公猪
(2)体型外貌。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腹部更少,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梅山猪的四肢末端为白色,俗称“四脚白”,也有尾尖为白色的;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而深,耳特大,近似三角形,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过嘴角,形似蒲扇;体躯较长,背腰宽平或微凹,腹大下垂;四肢稍高,多卧系,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随着身体肥度的增强而逐渐消失;乳头8~9对,最多12.5对。
(3)生产性能。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全世界已知猪品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最高纪录产过42头。太湖猪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太湖猪早熟易肥,性情温驯,易于管理。7~8月龄体重可达75千克,屠宰率65%~70%,胴体瘦肉率40%~45%。太湖猪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品种内类群结构丰富,有广泛的遗传基础;肉色鲜红,肌肉内脂肪较多,肉质好。但纯种太湖猪肥育时生长速度慢,胴体中皮的比例高,瘦肉率偏低。今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适当提高瘦肉率,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杂交组合,在商品瘦肉猪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
小知识
太湖猪为中国猪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以早熟、繁殖力强著称,为全世界产仔数最多的猪种。按照体型外貌和性能上的某些差异,以及母猪的繁殖中心和幼猪的集散地等,可分为以下几个类群:①二花脸猪。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江阴、武进、无锡、常熟、沙洲等地。②梅山猪。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嘉定县和江苏省太仓、昆山等地。③枫泾猪。主要分布在上海市的金山、松江和江苏省的吴江县一带,以上海、浙江交界的枫泾镇为幼猪集散地。④嘉兴黑猪。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嘉兴市郊及平湖、嘉善、嘉兴地区各县。以上为主要类群。⑤横泾猪。以江苏省吴县的横泾镇为繁殖中心。⑥米猪。主要分布于江苏省金坛、扬中两县。⑦沙乌头猪。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启东、海门等县和上海市的崇明县。
(4)开发及保护。为保存和开发太湖猪这一宝贵资源,太湖猪育种中心于1984年5月在苏州成立。20年来,育种中心建成了一个“国家重点种畜禽场”,育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新猪种——苏太猪。20年后,育种中心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猪中已越来越少的猪种原种,计划建立一个太湖猪活体基因库。目前,高产的二花脸猪和最具代表性的梅山猪已先期进入基因库隔离饲养。在今后的10年内,基因库将在对太湖猪保种、育种的同时,加以有效开发利用,争取再培育一个新猪种。
2.民猪
(1)产地与分布。民猪(图1-3、图1-4)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300多年前由移民将河北的小型华北黑猪和山东的中型华北黑猪带到东北地区,经长期风土驯化和选择而成。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目前除少数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大多地区主要饲养中型民猪。
图1-3 民猪公猪
图1-4 民猪母猪
(2)体型特征。民猪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并且额头还有些褶皱。背腰较平、单脊,乳头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8月龄,公猪体重79.5千克,体长105厘米;母猪体重90.3千克,体长112厘米。
(3)生产性能。性成熟早,3~4月龄左右即有发情表现,发情症状明显,配种受胎率高;分娩时不让人接近,有极强的护仔性。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双月成活11~12头。民猪有较好的耐粗饲性和抗寒能力,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8月龄体重可达98~101.2千克,日增重495克,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8∶1。
3.金华猪
(1)产地与分布。金华猪(图1-5、图1-6)又称金华两头乌、义乌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
图1-6 金华母猪
(2)外型特征。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遗传性比较稳定,毛色除头颈和臀部、尾巴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小、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稍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3)生产性能。金华猪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它的鲜腿重6~7千克,皮薄,肉嫩,骨细,肥瘦比例恰当,瘦中夹肥,五花明显。以此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是中国著名传统的熏腊制品,为火腿中的上品,皮色黄亮,肉红似火,香烈而清醇,咸淡适口,色、香、味、形俱佳,且便于携带和贮藏,畅销于国内外。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性情温驯、母性好和产仔多等优良特性。经产母猪每窝产仔14.22±0.31头,仔猪育成率高(94.0%)。金华猪在每千克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2.56兆焦、粗蛋白质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营养条件下,在体重17~76千克阶段,平均饲养期127天,日增重464克,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51.41兆焦,可消化粗蛋白质425克。75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
(4)杂交利用。以金华猪作母本的二元杂交能明显地提高肥育猪增重速度,降低饲料消耗。尤其是大约克×金华猪、汉普夏×金华猪、杜洛克×金华猪、长白猪×金华猪的杂种后代日增重提高25.71%~38.25%,饲料消耗减少10.30%~13.06%,瘦肉率提高5.93%~8.90%。长白猪×苏联大白猪·金华猪,大约克×苏联大白猪·金华猪三元杂种猪的效果优于二元杂交。日增重分别达614克和698克,瘦肉率比纯种金华猪提高5%~9%。
4.荣昌猪
(1)产地与分布。荣昌猪(图1-7、图1-8)主产于重庆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县、市。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养猪业推广面积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猪种之一。
图1-7 荣昌公猪
图1-8 荣昌母猪
(2)体型外貌。荣昌猪体型较大,结构匀称,毛稀,鬃毛洁白、粗长、刚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颌面有皱纹,有漩毛,耳中等大小而下垂;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坚实,乳头6~7对。绝大部分全身被毛,除两眼四周或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余均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全身纯白的。群众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膛”“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
(3)生产性能。日增重313克,以7~8月龄体重80千克左右为宜,屠宰率为69%,瘦肉率42%~46%,腿臀比例29%。荣昌猪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较匀。在保种选育场内,初配年龄公、母猪均在6月龄以后,使用年限公猪2~5年、母猪5~7年,第一胎初产仔数8.56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1.73头左右。
5.香猪
(1)产地与分布。香猪(图1-9、图1-10)是我国的小型猪种。中心产区在贵州省从江县、三都县与广西环江县等。主要分布在黔、桂两省(区)接壤的榕江、荔波、融水及雷山、丹寨等县,属微型猪种。其肉嫩味香,无膻无腥,故名香猪,是一个生产优质猪肉的良种。同时作为实验动物或宠物饲养也有广阔的前景。
图1-9 香猪公猪
图1-10 香猪母猪
(2)体型外貌。香猪体格短小。其被毛黑色,毛细有光泽,头长,额平,额部皱纹纵横,眼睛周围无毛区明显,耳薄向两侧平伸;背腰微凹,腹大而圆,下垂,四脚短细,尾巴细小,尾端毛呈白色。乳头5~6对。
(3)生产性能。香猪6月龄公猪平均体重14.2千克,体长65厘米,体高33厘米,胸围55厘米;母猪8月龄体重30千克,体长70厘米,体高47厘米,胸围73厘米。育肥香猪屠宰率为63.6%,瘦肉率达52.2%。香猪性成熟早,4~6个月即可发情配种,3~4天内配种2~3次为好。平均每胎产仔7~10头。公母比例以1∶8至1∶10为好。纯繁是保证香猪遗传稳定的关键。
香猪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嫩多汁,香味浓郁,乳猪无腥味,烹调时不加任何调料也香气扑鼻,是加工高档肉产品的最佳材料和烤乳猪的首选原料。香猪耐粗饲,病害少,易饲养,粉碎后的秸秆、花生壳、花生秧、干红薯秧等都可作为主料,菜藤、红萝卜、嫩草、树叶等都可作为青绿饲料。香猪的精饲料为玉米、糠、麸皮等,无需再用添加剂。香猪一日喂两次,以粗料、青绿料为主,适合农村一家一户养殖。香猪是我国养猪业向微型猪方向发展、用于乳猪生产很有前途的猪种与宝贵基因库。
小知识
香猪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小、二香、三纯、四净”。
一小,指其体型矮小灵巧。6~7斤,10来斤的小猪,早熟,两三个月即成佳品。
二香,指其肉嫩味香。肉质细嫩,味带醇香,汤清甜,进口齿颊留芳,回味深长,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颊齿余香三日长”之美名。
三纯,指其基因纯合。近亲繁殖,使其基因高度纯合且似人类基因,有极高的医用研究价值。
四净,指其纯净无污染。从江县香猪产地山清水秀,无任何工业污染,其饲养以放牧野食为主,决不喂配合饲料、肥壮素等,为绝对纯净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二)培育品种
1.三江白猪
(1)产地与培育。三江白猪(图1-11、图1-12)产于东北三江平原,是由长白猪和东北民猪杂交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瘦肉型猪种。具有生长快、省料、抗寒、胴体瘦肉多、肉质良好等特点。
图1-11 三江白猪公猪
图1-12 三江白猪母猪
(2)体型外貌。三江白猪被毛全白、毛丛稍密,头轻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实,乳头通常7对,排列整齐。
(3)生产性能。按三江白猪饲养标准饲养,6月龄肥育猪体重可达90千克,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5千克。在农场条件下饲养,190日龄体重可达85千克。体重90千克屠宰,胴体瘦肉率58%,眼肌面积为28~30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9%~30%。三江白猪继承了东北民猪繁殖性能高的优点。性成熟较早,初情期约在4月龄,发情征候明显,配种受胎率高,极少发生繁殖疾患。初产母猪产崽数9~10头,经产母猪产崽数11~13头。仔猪60日龄断奶窝重为160千克。
2.湖北白猪
(1)产地与分布。湖北白猪是湖北省1986年育成的瘦肉型新品种,包括5个品系。湖北白猪原产于湖北,主要分布于华中地区。
(2)体型外貌。湖北白猪全身被毛全白,头稍轻,体长,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臂丰满,肢蹄结实,有效乳头12个以上。
(3)生产性能。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母猪体重200~250千克。该品种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优良等特点。6月龄公猪体重达90千克;25~90千克阶段平均日增重0.6~0.65千克,料肉比3.5∶1以下,达90千克体重为180日龄。产仔数初产母猪为9.5~10.5头,经产母猪产仔12头以上,以湖北白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和汉普夏猪杂交均有较好的配合力,特别与杜洛克猪杂交效果明显。该杂交种一代肥育猪20~90千克体重阶段,日增重0.65~0.75千克,杂交种优势率10%,料肉比3.1~3.3∶1,胴体瘦肉率62%以上,是开展杂交利用的优良母本。
湖北白猪能耐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和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另外,湖北白猪还能较好地利用青粗饲料,具有地方品种耐粗饲性能。
3.哈尔滨白猪
(1)产地与分布。哈尔滨白猪(图1-13、图1-14)简称哈白猪,是由不同类型约克夏×东北民猪杂交选育而形成。产于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以哈尔滨及其周围各县为中心产区,广泛分布于滨州、绥滨、滨北和牡佳等铁路沿线。
图1-13 哈尔滨白猪公猪
图1-14 哈尔滨白猪母猪
(2)体型外貌。体型大,结构匀称,体质坚实,毛色全白,头中等大,嘴中等长,两耳直立。具有皮薄、脂肪较少、骨轻、胴体可食部分比例高等优点。乳头6~7对。
(3)生产性能。成年公猪平均体重220千克,母猪180千克,经产母猪平均每胎产仔11头,60日龄断奶窝重160千克左右。与兰德瑞斯猪、民猪和三江白猪杂交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效果,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的胴体瘦肉率为56%左右。成年公猪体重可达230~250千克,成年母猪210~240千克。平均每胎产仔11~12个的肉猪体重达125~160千克,高的可达200千克以上。育肥后屠宰率达72.06%,胴体品质好,肥瘦比例适当,肉质细嫩适口。
4.北京黑猪
(1)产地与培育。北京黑猪(图1-15、图1-16)的中心产区是北京市双桥农场和北郊农场,是在北京本地黑猪引入巴克夏、中约克夏、苏联大白猪、高加索猪进行杂交后选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等京郊各区县,并推广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
图1-15 北京黑猪公猪
图1-16 北京黑猪母猪
(2)体型外貌。北京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两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面部微凹,额较宽,颈肩结合良好。背腰较直且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乳头多为7对。
(3)生产性能。北京黑猪成年体重,公猪262千克,母猪236千克。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头,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52头。据测定,20~90千克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为609千克,每千克增重耗混合料3.70千克。屠宰率为72.4%,胴体瘦肉率51.5%。长白猪×北京黑猪一代杂种猪体重20~90千克阶段,日增重650~700克,每千克增重耗配合饲料3.2~3.6千克,胴体瘦肉率55%左右。
(4)杂交利用。杜洛克×长白猪·北京黑猪和大约克夏×长白猪·北京黑猪三元杂交后代,日增重600~700克,每千克增重耗配合饲料3.2~3.5千克。体重90千克时屠宰胴体瘦肉率58%以上。
该品种体型较大,生长速度较快,与长白、大约克夏和杜洛克猪杂交,效果较好。但胴体瘦肉率还不高,体型一致性不够,腿臀不够丰满。
(三)引入品种
1.长白猪(兰德瑞斯)
(1)产地与培育。长白猪(图1-17)原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它是由大约克夏猪与丹麦的本地猪杂交选育而成,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国。因其体躯较长,全身被毛白色,故在我国被称为长白猪。
(2)体型外貌。被毛全白,体躯呈流线型,头小而清秀,嘴尖,耳大下垂,背腰长而平直,四肢纤细,后躯丰满,被毛稀疏,乳头7对。
(3)生产性能。性成熟较晚,一般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10月龄左右体重达100千克以上时可配种,初产仔猪数9~10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长白猪的平均日增重应在700克以上,耗料增重比3.0以下,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在62%以上。新引的长白猪平均日增重达到850克以上,耗料增重比2.6以下。
(4)杂交利用。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好等优点。饲养条件好时杂交效果显著,在以长白猪为父本,以我国大多本地良种猪为母本杂交后均能显著提高日增重、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国外三元杂交中长白猪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经产母猪产仔数可达11.8头,仔猪初生重量可达1.3千克以上,多用作母本。在我国东北的气候条件下,长白猪性成熟的月龄为6月龄,10月龄体重130千克左右开始配种。在江南一带,初配年龄为8月龄,体重约120千克。在提高我国商品猪瘦肉率方面,长白猪被广泛用作杂交的父本品种。但是长白猪存在体质较弱、不耐寒、抗逆性较差、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等缺点。
2.约克夏猪
(1)产地与培育。约克夏猪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中、小型已减少或近绝迹,大型因繁殖力强、背膘薄、瘦肉多、肉质好而遍布世界各国。
(2)体型外貌。大约克夏猪(图1-18)体型大,全身大致呈长方形。头颈较长、稍轻,鼻直,脸微凹,耳朵大小中等,稍向前直立。背线外观大体平直,背腰长、微弓,腹部紧凑。乳头7对。
(3)生产性能。约克夏猪增重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在营养良好、自由采食的条件下,日增重可达70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饲料3千克左右。
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为71%~73%,瘦肉率为60%~65%。出生6月龄体重可以达100千克左右。约克夏猪繁殖性能较高,在我国饲养的约克夏猪,母猪的初情期为5月龄左右,一般在8月龄时,体重达到120千克以上就可以配种。初产母猪产仔9~10头,经产母猪产仔10~12头,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30~250千克。
(4)杂交利用。在国内的二元杂交中,常用约克夏猪作父本,地方种猪作为母本开展杂交生产,均获得了较好的杂交效果,其杂交一代猪日增重比母本提高19.5%~26.8%。总之,约克夏猪具有增重快、肉质好、饲料利用率高、产仔数相对较多、母猪泌乳性良好等优点,且在我国分布较广范,其适应性强,耐粗饲,应激反应少。
3.杜洛克猪
(1)产地与分布。杜洛克猪(图1-19),产于美国,是由红毛杜洛克猪、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毛猪及康涅狄格州的红毛巴克夏猪育成的。原来是脂肪型猪,后来为适应市场需求,改良为瘦肉型猪,是当代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之一。
(2)体型外貌。杜洛克种猪毛色棕红,体躯高大,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胸宽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全身肌肉丰满平滑,后躯肌肉特别发达。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陷,嘴短直,耳中等大小半下垂挡眼,蹄部呈黑色。乳头6~7对。
(3)生产性能。杜洛克猪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肥育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800克,料肉比为2.5~3.0;在170天以内就可以达到90千克,体重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为72%以上,胴体瘦肉率达61%~64%;肉质优良。杜洛克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杜洛克母猪母性较强,育成率高。
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耐粗性能强等优点。缺点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体产肉量稍低,肌肉间脂肪含量偏高。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体系中适合做终端父本。最常用的配套系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即俗称的杜洛克猪。
4.皮特兰猪
(1)产地与培育。皮特兰猪(图1-20)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帮特省,是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的。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后躯和双肩肌肉丰满。
(2)体型外貌。皮特兰猪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双耳略微向前;体躯呈圆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满,背直而宽大。体长1.5~1.6米。
(3)生产性能。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皮特兰猪生长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千克。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5~2.6千克,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达70%。公猪一旦达到性成熟就有较强的性欲,采精调教一般一次就会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数每毫升达3亿个。母猪母性不亚于我国地方品种,仔猪育成率在92%~98%。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龄,发情周期18~21天,每胎产仔数10头左右,产活仔数9头左右。
缺点是90千克以后生长显著减慢,肌纤维较粗,应激性强。
(1)产地与培育。汉普夏猪(图1-21)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是美国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优点是背最长肌和后躯肌肉发达,瘦肉率高。早期曾称为“薄皮猪”,1904年起改称现名。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美国肯塔基州建立基础群。现已成为美国三大瘦肉型品种之一。
(2)体型外貌。体型大,毛色特征突出,被毛黑色,在肩部和颈部结合处有一条白带围绕,在白色与黑色边缘,由黑皮白毛形成一条灰色带,故有“银带猪”之称。头中等大小,耳中等大小而直立,嘴较长而直,体躯较长,背腰呈弓形,后躯臀部肌肉发达。
(3)生产性能。汉普夏猪繁殖力不高,产仔数一般在9~10头左右,母性好,体质强健。生长形状一般,育肥期平均日增重845克,饲料转化率2.53;成年公猪体重约315~410千克,母猪约250~340千克。(乡村三农小书屋 )